德国投降前后,纳粹高层自尽方式五花八门,如服毒、饮弹等,可是对自己最狠的要数挪威总督特博文,此人直接引爆50公斤炸药,以至于遗体被炸得完全无法辨认。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春天,柏林街头依然残留着冬天的寒意,但空气里弥漫的却是末日将至的紧张与绝望,苏联红军的炮声越来越近,市中心的废墟不断扩大,德国政权的最后防线摇摇欲坠,人们的情绪也如同建筑物般坍塌,普通柏林市民在地铁站避难,楼上的政要却在地堡里考虑自己的结局,死亡成了彼时德国社会的一种集体氛围。 在这片废墟之中,德国纳粹高层的自杀潮逐渐蔓延开来,1945年4月底到5月初,仅在柏林就有数千人以各种方式结束了生命,自杀并不是英雄主义的表现,而是极端绝望的结果,这场死亡潮从权力的最顶端,一直蔓延到普通家庭,纳粹政权的崩溃,不只是军事意义上的失败,更是一场精神和道德的崩溃。 纳粹高层的自杀方式五花八门,背后藏着各自不同的心理和性格,最常见的是氰化物胶囊,希特勒和妻子爱娃就在地堡里服毒自尽,戈培尔则更狠,先让妻子毒死六个年幼的孩子,再与妻子一起自杀,有人选择用手枪结束生命,比如军人出身的布格多夫和克雷布斯,还有人选择手榴弹,甚至带着全家一起离开。 这些自杀方式的选取,不只是工具的不同,更体现出决策者内心的想法,氰化物代表计划周密,枪击是军人传统,炸药则是极端毁灭的象征,每一种选择,都是他们对自己命运的最后把控。 在这些极端死亡中,特博文的方式最为激烈,他引爆了整整50公斤炸药,让自己尸骨无存,成为纳粹高层自杀潮中最极端的注脚,特博文的名字在今天或许不如希特勒、戈培尔那样广为人知,但他在挪威的统治却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作为德国驻挪威的总督,他用铁腕手段镇压抵抗者,推行焦土政策,让成千上万挪威平民流离失所。 特博文出生于1898年德国埃森,家境一般,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在炮兵团服役,拿过勋章,战后他读了法律,却很快被纳粹思想吸引,1923年,他参与了著名的啤酒馆暴动,并因此入狱,出狱后,他成为纳粹党早期骨干,很快步步高升,最后在1940年被任命为挪威总督。 在挪威,特博文的统治以高压和极端著称,他下令建立集中营,镇压反抗,甚至直接参与报复性屠杀,1944年,当苏联红军逼近挪威边境时,他下令实施焦土政策,焚烧村庄、工厂、学校、教堂和农场,那场大火烧掉了五万挪威人的家园,留下的是一片废墟和伤痛。 德国投降后,新的政府要求所有占领地停止战斗,特博文拒绝服从,坚称要把挪威变成最后的纳粹堡垒,最终,他失去了所有权力,也失去了坚持下去的理由,1945年5月8日清晨,他在隐藏的地堡里引爆了50公斤炸药,把自己和同伴雷迪斯一同炸得粉身碎骨,警方到现场时,已经无法辨认遗体,只能靠遗留物判断身份。 特博文选择炸药,是彻底毁灭的表达,他不想被俘,更不希望自己的尸体像墨索里尼那样被羞辱示众,他要让自己从物理上消失,甚至不给敌人任何侮辱的机会,这种极端选择,和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如出一辙。 纳粹高层的死亡方式,成为了第三帝国灭亡的特殊注脚,有人想体面地死,有人想带着家人一起走,有人索性把一切都炸成齑粉,无论如何选择,都改变不了他们的罪行已经写进历史,他们或许逃过了法庭审判,却无法逃避历史的审判。 纽伦堡审判时,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等人都已自杀,特博文更是炸得连尸体都认不出来,德国社会一时陷入沉默,没人为这些前权贵哀悼,死亡浪潮过后,欧洲重新迎来了曙光,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纳粹头目,也都变成了历史耻辱柱上的名字。 特博文的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警示,挪威人在他死后重建家园,在废墟上竖起了和平纪念碑,每年,挪威的年轻人在那里宣誓,提醒自己永远警惕极端主义,极端主义的灾难,带来的只有废墟和眼泪。 信息来源: 发生在1945年纳粹德国的大规模自杀 · 维基百科中文 · 2024年4月11日
德国投降前后,纳粹高层自尽方式五花八门,如服毒、饮弹等,可是对自己最狠的要数挪威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12 21:48:12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