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骂声一片,然而在受降仪式上,马占山竟以不识字为由,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一个月后,他更是从日本人手里骗走2000万元! 1948年北平傅作义的办公室里,马占山拄着拐杖站在桌前。他从怀里掏出张叠得整齐的纸,慢慢展开,是江桥抗战的战报。 “你看这弹孔,当年鬼子的炮弹就落在我身边。”马占山声音发颤。傅作义拿起战报,指尖触到纸页上的破洞,沉默着没说话。马占山接着说:“当年守黑龙江是为百姓,现在北平也该为百姓着想。” 这张战报,马占山藏了17年,连日军“诈降”时都没丢。1932年3月,他揣着战报接了伪黑龙江省长的官印。那天省府门口挂起伪满旗帜,他站在台阶上,手在袖管里攥紧战报。 有记者喊“马将军是不是当汉奸了”,他没回头,只是眼底发红。夜里回到住处,他把战报铺在桌上,对着上面的伤亡数字发呆。 没人知道,接官印前他跟日本人谈了三天三夜。“黑龙江的事,得由我管,你们不能插手军队和粮食。”他拍着桌子说。 鬼子假意答应,转头就想派顾问进部队,被他怼了回去。“我马占山的兵,只认我,不认外人。”他把伪满文件推到一边。后来鬼子递卖国协议,他直接把笔扔了:“我没读过书,签不了这字。” 那段时间,他常带着战报“视察防务”,实则在转移物资。省银行的2400万伪满币,他让会计换成金条,藏在粮车夹层。300匹战马、十几卡车弹药,趁着夜色绕开日军岗哨往黑河运。 有次日军岗哨盘问,他掏出伪满证件,指了指车上的“军粮”标识。岗哨放行后,他摸了摸怀里的战报,心里松了口气:“又多运走些家当。” 一个月后,他带着200多亲信和藏好的物资,偷偷离开省府。车过嫩江时,他让司机停下,望着江面,想起1931年的战斗。 “当年就在这儿,咱们杀了1000多鬼子。”他跟身边人说。到了黑河,他第一时间把战报挂在指挥部墙上,举旗再抗日。鬼子得知被耍,气得调兵围剿,却连他的影子都抓不到。 1936年西安事变时,这张战报又帮了他的忙。张学良的人送来联共抗日的文告,他看着战报上的弹孔签了名。“当年能跟鬼子拼命,现在为啥不能跟共产党合作?”他跟部下说。 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带着战报去了西北,组建东北挺进军。八路军缺弹药,他就匀出部分,说:“都是打鬼子,分啥你的我的。” 1948年北平谈判时,这张战报成了他说服傅作义的“证据”。“你看当年咱们守黑龙江,是为了不让百姓遭鬼子害。”他指着战报。 “现在要是硬打,北平城里的百姓,不就跟当年黑龙江的百姓一样?”傅作义看着战报,又看了看窗外的北平城,终于松了口。 后来蒋介石派特务威胁马占山,他把战报揣在怀里:“我连鬼子都不怕,还怕你们?”1950年马占山病重住院,战报就铺在病床边的小桌上。 护士想帮他收起来,他摆摆手:“放这儿,我看着踏实。”弥留之际,他让女婿把战报交给国家,说:“这是弟兄们的功劳。” 他还叮嘱子女:“跟着共产党,别辜负了当年牺牲的弟兄。”65岁的马占山走时,李济深扶着灵柩,战报被小心地放在他身边。 如今,这张带着弹孔的江桥战报,藏在国家博物馆的展柜里。玻璃展柜旁的说明牌上,写着它陪伴马占山的19年历程。每年都有游客驻足,听讲解员讲战报背后的抗日故事。 马占山的子女们,有的成了军人,有的当了教师,都在践行遗嘱。那个曾被骂“汉奸”的将军,终究用一辈子,把“中国人”三个字刻进了历史。 信源:抗日英雄马占山:幼年上山落草 曾任伪满军政部总长——中新网
八路军129师的四巨头,地位有多高?“1937年8月25日凌晨,刘伯承低声对徐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