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国台办紧急宣布 国台办10月15日,国台办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

红楼背疏影 2025-10-15 15:12:08

就在刚刚 国台办紧急宣布 国台办10月15日,国台办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陈斌华回应了美方促使台湾兑现“4年增购30%美国农产品”承诺的问题,直指民进党当局“跪美卖台”,把台湾变成美国的“提款机”和倾销地。 这份被民进党吹嘘为“台美关系突破”的农产品协议,实则充满不对等条款。台湾承诺四年内增购30%美国农产品,但美方并未对等开放工业品市场。 更苛刻的是,协议要求台湾优先采购美国转基因大豆、玉米等低附加值产品,而这些正是美国农业部的积压库存。 根据台湾农业委员会内部数据,仅2024年上半年,台湾进口美国农产品就达52亿美元,同比激增35%。但同期台湾农产品对美出口仅增长3%,逆差扩大至48亿美元。这种“只进不出”的单向贸易,正在快速消耗台湾的外汇储备。 民进党当局为讨好美国,甚至不惜扭曲市场规律。台湾本土猪肉价格较美国高出40%,但当局仍强制军方食堂采购美国冷冻猪肉。 更荒唐的是,为消化美国过剩的牛奶产量,台湾中小学营养餐被迫每日增加牛奶供应,导致大量本地鲜奶被迫倒弃。 这种政治挂帅的采购政策,已造成台湾农业危机。云林县蒜农抗议美国大蒜倾销,导致本土蒜价暴跌60%;台南酪农因进口奶粉冲击,已有三家牧场倒闭。民进党为政治利益,正在亲手摧毁台湾的农业根基。 农产品协议背后是更肮脏的政治交易。美国国会研究处报告显示,对台农产品出口与军售绑定的“农产品+军火”套餐,已成为美国对台政策的固定模式。台湾每增购10亿美元农产品,就能“兑换”5亿美元军售优惠。 这种变相补贴让台湾纳税人承受双重剥削:既要高价购买美国剩余农产品,又要为过时武器支付巨额资金。最近一批售台F-16V战机,单价竟高达1.2亿美元,远超波兰采购的同款机型价格。 推动这份不平等协议的最大推手,是美国农业利益集团。美国大豆协会、谷物协会等组织在国会拥有强大影响力,他们将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产品,通过政治手段强塞给台湾这样的“盟友”。 这些利益集团与军火商形成共生关系。军火商通过政治游说促成农产品协议,农业集团则支持对台军售,形成完美的利益闭环。而埋单的,永远是台湾的老百姓。 与美国的掠夺式贸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陆对台湾农产品的普惠政策。大陆长期对台实施ECFA早收清单,对18项台湾农产品实行零关税。2024年1-8月,台湾农产品对大陆出口增长12%,顺差达28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大陆采购遵循市场规律,优先购买台湾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如凤梨释迦、茶叶等。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与美国的强买强卖形成天壤之别。 岛内抗议声浪日益高涨。台湾农业阵线组织万人游行,要求“停止美国毒猪毒牛”;校园家长团体抗议“政治牛奶”影响学童健康。就连民进党传统票仓的南部农民,也因生计受损开始倒戈。 最新民调显示,68%的台湾民众反对为政治目的过量采购美国农产品。这种民意反弹,正在动摇民进党的执政基础。 美国在WTO框架下对他国农产品补贴横加指责,自己却通过“对台农产品协议”进行变相补贴。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美国经贸霸权的本质。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强迫台湾开放农产品市场,一边对本国的农业补贴逐年增加。2024年美国农业补贴预算高达300亿美元,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行径,令国际社会侧目。 国台办的此次表态,是大陆系列反制措施的重要一环。在批评民进党当局的同时,大陆海关总署加强了对美国农产品的检疫检查,依法拦截了3批不合格的美国玉米酒糟粕。 这种既有政治揭露又有实际措施的复合打法,既警示了台湾当局,也打击了美国的政治图谋。大陆展现出的战略定力,与民进党的慌乱无措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临近,民进党为争取美国支持,可能变本加厉地牺牲台湾利益。但大陆不会坐视不管,必将采取更有效措施维护两岸同胞福祉。 中长期看,这种不平等协议难以为继。要么台湾民众觉醒推翻民进党统治,要么美国因战略调整放弃对台勒索。无论哪种结果,都注定民进党的“跪美卖台”政策必将破产。 国台办的这次发声,不仅是对民进党当局的严厉警告,更是对台湾民众的深刻提醒。当政治献金取代民生福祉,当外部势力凌驾民众利益,这样的政权终将被人民抛弃。 大陆始终敞开胸怀,期待与台湾同胞共谋发展,但绝不会坐视“台独”势力卖台求荣。历史必将证明,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实现两岸同胞的共同繁荣。 信息来源:美方促使台湾兑现对美采购承诺,国台办回应 2025-10-15 10:47·界面快讯

0 阅读:2062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29

用户17xxx29

4
2025-10-16 08:08

活该!无脑的台湾人!没骨气的台湾人!

卧龙

卧龙

3
2025-10-16 06:51

拿住台积电,湾湾就只有半条命,还买什么农产品?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