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发了一些关于零跑D系列的内容,一些“朋友”开始阴阳怪气了
——你之前不是说不看好大电池增程么?自己喜欢的品牌也做就没问题了?
还真不是,包括看了我视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依然对这条极致的路线持有保守态度
注意我的用词,是“极致路线”
首先我非常非常赞同,大电池增程的方案,我也认为这会是目前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大电池”本身应该是有度的,并不一定是越大越好,续航越长就越吸引人
以零跑D19为例,500km的续航+40L的油箱+800V快充,确实是解决了续航焦虑,但真的有必要一口气干到80度电池吗?
无论是增程还是插混,这部分用户其实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是把他们当做纯电车在开,我们按照有关部门的数据来看,有车一族的人均出行半径是40km-50km,一周大概也就是200多km,如果把折损什么算进去,满打满算其实就是300-350km。所以这也是我认为最理想的续航状态。
你可以设想一下,300多公里是一周一充,500公里是一周半或者两周一充,他们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续航焦虑其实在意的并不是一个月充1次还是2次,而是能不能解决超高频充电的问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真正需要跑长途时或者跨省时,500公里又完全不够用,它并没有真正解决长途续航的问题,反而只是在充电频次上给到了过多的冗余,边际效应过于明显。
那如果两周一充成为了“伪命题”,超大电池包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必须要我们正面思考了,电池包越大车重越重,如果是必要重量尚可接受,但如果是非必要增加就显得有些多余,能耗也会相应增加;再比如电池包本身所支付的费用也是实打实的,相当于用户每天多背着一些成本在跑,而如果减少一些电池,是不是又能直接转化为更低的售价?
其余的电池寿命、性能衰减等等因素虽然短期无法验证,但也多少会成为用户担心的点。零跑D19这次的料给的确实很足,宁德电芯值得信赖,制氧舱这些创新冲击30万我都觉得很香,没一点毛病。但如果把80度电池缩小到60度,降低点成本是不是更好?
综上所述,我依然认为大电池增程本身没错,但一味的追求大并不见得是好事。如果车企都无休止的卷这个,今天你80,明天我100,那已经完全脱离和违背了混动车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