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是也往最坏的方向去准备,那就不必哭着喊着要求会谈了。最坏的情况,无非也就是

修竹崽史册 2025-10-21 11:53:33

美国要是也往最坏的方向去准备,那就不必哭着喊着要求会谈了。最坏的情况,无非也就是硬脱钩嘛,美国都喊了好多年了,硬脱钩是什么后果,美国想必是很清楚的。   美国其实从2018年开始就在关税和技术壁垒上不断加码,那会301条款直接让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被征收高达25%的关税,中国也不是失声应对,农产品、汽车、工业设备都列入报复清单。   几年下来,关税高筑早就成为中美经济摩擦的常态,企业、投资者、消费者都已经在承受实打实的成本。   但凡了解经济结构的人应该知道,这种“拉黑”本身,就是在为脱钩做技术和制度上的铺垫。   如果说关税还只是表面动作,最近的稀土管制才是真的见血,中国控制着全球85-90%的稀土精炼能力,这些金属涉及到国防、可再生能源、汽车和电子行业,谁掌握了稀土,谁就有了话语权。   面对美国连环封锁芯片和AI技术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对镓、锗、石墨等关键矿物实施出口限制,把原本只局限于技术领域的对抗,升级成资源层面的互相掣肘。   大家可能会问,美方真的愿意这么彻底割裂和中国的关系吗?以美国体量,全面硬脱钩同样是巨大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明确估算,若中美彻底分手,美国经济将损失约0.5%至1.6%的GDP,而中国可能面临2.5%至3%的损失。   全球视角更恐怖,世贸组织警告过,全面脱钩全世界GDP将长期缩水高达7%,发展中国家福利甚至两位数下降。   其实,美国早就心知肚明,硬脱钩的后果并不只是威吓中国,更是对自己体系的割裂。   从最近几年看,全球供应链已经在发生重组,外国直接投资从中国向墨西哥、越南、印度转移,服务贸易和高附加值产业流向地缘盟友,碎片化越来越明显。   但这种碎片化的好处只是局部的,而对全球长期利益却是削足适履。   美国想靠“友岸外包”来打造专属的同盟供应链,表面看很主动,实际上被动承受了高成本和技术断层,即使补贴力度上去了,也替代不了中国在制造业中的话语权。   脱钩并不是一次性的断裂,而是一个慢性过程,两边都在试图削弱对方的核心影响力。   美国用以“安全”为名的技术出口管制,贯穿芯片、人工智能甚至新能源关键零部件。   中国则对外强调发展自主供应链,减少对西方技术和材料依赖,并积极同俄罗斯、中东、全球南方等非西方国家结成新型贸易网络,洗牌全球格局。 双方都在打造两套标准,两套体系,这种局面让全球企业不得不拆分运营、重复投资,成本负担持续上升。   2024年,中国依然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向中国出口超过1950亿美元的商品。   两国经济总量合计占全球GDP超四成,全球制造业近一半产出来源于中美阵营,不管怎么对抗,谁也无法彻底切割彼此影响。硬脱钩带来的不是“新生”,更多是混乱式重组。   最近美国“全面征收100%关税”的喊声很高,但也带来了政策回摆、资本市场加剧波动。   全球制造业、高科技企业、电动汽车甚至健康服务行业,都在重新适应美中各自的监管框架与贸易体系。   面对稀土、芯片等一系列“扼制点”,企业的运作变得小心翼翼,不再有过去那样的全球化流畅感,而是处处遇到管制和审查。   硬脱钩如果彻底落地,意味着全球分成不同阵营,贸易壁垒高筑,供应链壁垒更严重。   世贸组织的警告其实并不是危言耸听,两大经济体彻底分家,全球产能严重过剩,各自加码关税、出口管制,最终恶性循环。   再补贴也难以让成本回归,技术创新、投资效率都会陷入失速,如果欧盟也跟风与中国脱钩,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彻底谢幕,代价超乎想象。   你们怎么看?会不会真的像美国想象的那样“痛一阵,然后自由”?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