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发现,所谓C919客机2025年产量目标从75架修正到25架,根本就没这回事!因为商飞关于2025年交付目标唯一官宣过的是:2025年C919产能将达50架,预计下线量达30架!那些说今年目标75架的,无一例外的新闻都是无来源的据商飞内部透露,和当年据说C919出问题一个套路,只要有一点问题,就直接把项目说要完。 关于C919明年的产量,真正有官方明确表述的消息只有一个:中国商飞自己的公开发言。 商飞副总经理沈波曾在今年上海的“两会”上公开确认,“2025年C919生产能力将提升到50架,并预计全年下线数量可达30架”。 这个目标其实和过去几年商飞的规划、产能提升节奏完全一致。 而网上流传的“产量原定75架,下修至25架”的说法,基本都是被冠以“据知情人士透露”“据商飞内部消息”这类模糊说法,缺乏任何直接证据。 这波信息和之前C919“项目危机”、“技术失败”那些谣言流传的套路如出一辙。 一遇到供应链问题或国际局势变化,有人就开头“据内部人士称”,后面直接把交付数字砍掉,甚至直接定调“交付暴跌”。 可是等选取实际披露的资料对比验证,发现真正的监管报告、官方通告、航空公司财务预期,都是以30架、50架这样的数字在波动,并没有哪个官方说过75架。 甚至采访中,记者询问供应链影响时,商飞管理层也只是用“我们逐步爬坡产能,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每年50架”。 如果有媒体直接报道目标75架,大概率还是依据某种推测,这类信息从未在整套监管体系出现过,甚至连作为主要客户的三大航空公司也没有以75架为年计划去做采购或运营备案。 最近定义“下调目标”的报道,这些大都引述为“据知情人士透露”,或者是拿一些第三方行业分析师的预测作支撑。 比方说2023年末,有些资讯机构提出“C919逐年交付目标将提升到百架规模,2025年有望达到75架”,这个数字并非商飞官宣,仅仅反映了民间对C919产能加速的期待。 2025年目标即仍然保持在50架生产能力,计划下线30架,至于25架这种说法,通常出现在外媒叙述供应链危机或美国出口管制时作为极端案例,后面再强调“目前仅有内部推测”,并未得到任何官方数据验证。 与此相关的金融、投资、航空咨询机构每年都有不同交付预测,且基本与商飞官方目标之间保持着“安全距离”。 连航空公司财务报告的数据也支持官方说法,例如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这三大客户,均以“预计2025年分别接收10架、10架、12架C919”这样的计划数据报备。 全网几乎统一披露是国内运营公司实际提报和预期总量是30架出头,这里并没有出现据说的“75架”计划或修正。 这些航空公司也是最直接的C919需求方,他们的投入计划直接受产能、交付节奏制约,若真有75架目标变动,最先出面披露修正的一定是他们,而事实是各家都按约定节奏报数字,和媒体所谓“下调三分之二”完全不符。 那为什么这种“75架缩水到25架”论调能满天飞? 我的个人观点:C919明年产能和交付目标的所谓“砍掉三分之二”说法,基本属于无中生有的舆论节奏。 实际情况是,官方历来公告去了产能递增的方向,主流客户如三大航空公司也按约定提报采购量,未曾有过75架的统一目标,更没有统一说交付目标暴跌到只有25架。 各种据说危机的信息七拼八凑,有些还是移花接木把不同年度、不同分析师预测混在一起,得出的结论并不靠谱。 你觉得国产大飞机的成长应该更关注哪些维度?
我终于发现,所谓C919客机2025年产量目标从75架修正到25架,根本就没这回
修竹崽史册
2025-10-21 12:51:39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