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温铁军教授说得好:其实历朝历代只要你休养生息,只要你均田免赋不都维持个几

关羽深聊娱乐 2025-10-21 19:21:12

[太阳]温铁军教授说得好:其实历朝历代只要你休养生息,只要你均田免赋不都维持个几百年的太平盛世吗?可要是把农民逼得没活路,那江山说塌就塌。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曾是百姓眼中结束战乱的希望,可天下一统后,他却把建功立业的重压全压在了百姓肩上,修长城征调百万劳力,建阿房宫耗尽天下木材,就连骊山墓的修建,都让无数家庭妻离子散。   当时的百姓,不仅要承担收泰半之赋的重税,还要面对失期,法皆斩的严苛律法, 有个出土的秦简里,记录着一个叫喜的小吏的日常,他每天要统计辖区内逃亡的农户数量,而这些农户逃荒的原因,大多是无粮可食,无田可种。   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他们不是想造反,而是没了活路,最终,那座耗费无数民力修建的长城,没能挡住起义的烽火,只留下秦二世而亡的叹息,原来再坚固的城墙,也抵不过百姓的绝望。   与秦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陕西富平出土的一块汉代嘉禾碑,碑文中记载,文景之治时期,当地农户一亩收粟一石五斗,家有余粮,户有存帛,甚至出现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景象。   这背后,是汉初统治者休养生息的智慧,刘邦称帝后,立刻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回乡种田,汉文帝更是把田租从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甚至一度免除全部田租。   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刻在朝堂上,他不仅减轻赋税,还推行均田制,让无地的农民分到土地。   当时的长安城外,每到秋收时节,都能看到农户牵着牛、载着粮去交租的场景,脸上没有苦色,反而带着笑意,正是这样的民安,才撑起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让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家。   如果把历史上的王朝比作一棵大树,那百姓就是滋养树根的土壤,而休养生息、均田免赋就是浇灌土壤的清泉,秦朝和明末,是把锄头挥向了土壤,刨断了树根,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则是用锄头为土壤松土,让树根扎得更深。   明末万历年间,有个叫徐光启的官员在奏疏里写道:“今北方之民,十室九空,有田者弃田而逃,无田者易子而食。”   当时的土地大多被藩王和地主兼并,普通农民只能租种土地,却要缴纳五五分甚至六四分的地租,再加上辽饷、练饷等苛捐杂税,百姓根本活不下去,最终,李自成带着均田免粮的口号一呼百应,明朝的江山,就像被虫蛀空的大树,一阵风就吹倒了。   而康熙年间,朝廷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又多次下令蠲免钱粮,让农民能安心种田,有史料记载,当时的江南地区,村村有学堂,户户有存粮,就连偏远的西南山区,都能看到农民开垦新田的景象。   这样的民生,让清朝有了康乾盛世的百年基业,有人说,现在已经不是农耕时代,温铁军教授的话还适用吗?   其实,时代在变,但百姓是根基的逻辑从未变过,过去的农民怕无田可种、无粮可食,现在的普通人怕就业难、生活压力大,本质上都是对活路的需求。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那些追求短期政绩而忽视百姓承受力的做法,最终都会付出代价;而那些把民生放在首位,让百姓能安居乐业的政策,才能让社会稳定发展,就像一棵大树,只有根系发达,才能枝繁叶茂,一个国家,只有百姓有活路,才能长治久安。   温铁军教授的那句话,不是简单的历史总结,而是给所有执政者的提醒,江山的长久,从来不是靠城墙有多高、军队有多强,而是靠百姓的日子有多好,毕竟,千年前的长城挡不住起义的烽火,千百年后的今天,只有百姓的笑脸,才能撑起真正的盛世。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关羽深聊娱乐

关羽深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