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台湾网民向大陆网民发问:“倘若两岸实现统一,我们投入祖国温暖怀抱,大陆会给予我

文人学社 2025-10-22 10:02:05

有台湾网民向大陆网民发问:“倘若两岸实现统一,我们投入祖国温暖怀抱,大陆会给予我们何种厚礼呢?”台湾从来就不是所谓的 “回归”,而是真正意义上的 “回家”。 “回家” 的温暖,早已在两岸融合的日常里悄悄流淌。福建的实践最能说明问题,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这里推出的 62 条融合政策,把 “两岸一家亲” 的理念变成了具体的生活场景。 台胞郑麒峻在三明工作,打开闽政通 App 就能办好医保社保,不用再为手续奔波;台商林圣杰的企业受益于跨境电商 “直退” 模式,退货流程从两岸往返变成大陆本地办结,效率大大提升。 这些细碎的便利,正是 “家” 的底色 —— 无需客套,只用贴心。 经济上的支撑,会让 “回家” 后的路走得更稳。 国台办早已明确,统一后台湾经济将以大陆市场为腹地,产业链供应链更稳定。 现在福建的实践已经展现出这种潜力,14 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覆盖全省,让台湾农业技术在大陆找到更广阔的天地;“福建老字号” 名单里第一次出现台湾品牌,“天福”“金门高粱酒” 和大陆品牌站在同一平台竞争发展。 统一后,台湾的财政收入能全部用在民生上,缺水缺电这些困扰多年的问题,在两岸资源互通中会找到解决路径。 文化的根脉,会在 “回家” 后更加繁茂。 东山关帝庙的香火,600 多年来一直连接着两岸,台湾近千座关帝庙都认这里为香缘祖庙。统一后,这样的文化交流将没有阻碍,台湾的地域文化能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中自由生长。 现在已经有 184 支台湾建筑师团队参与大陆乡村建设,他们用创意改造农房,让乡愁与宜居完美融合。 两岸同胞可以共同整理文献、修缮古迹,让共同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生活的保障,会让 “回家” 后的日子更安心。厦门出台的法规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60 个职业的台胞不用重新考试就能持证上岗,至今已经发放了 6000 多本证书。 在福建,973 名台胞加入基层治理队伍,参与社区服务、收集民意,成为家乡建设的一份子。 统一后,这样的保障会覆盖更广,台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都会得到充分保护,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也会得到尊重。 两岸的交通,正在为 “回家” 铺就更顺畅的路。 “小三通” 客运航次从每周 210 班增加到 252 班,今年前 9 个月运送旅客超过 140 万人次。厦金大桥厦门侧正在建设,福马通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未来两岸通行会像城市通勤一样便捷。 能源互通也在推进,厦金通气工程已经具备投产条件,给金门的供水累计超过 4350 万吨,这些都是 “家” 对游子最实在的关照。 大陆网民的幽默回应,藏着最深的期盼。 “挨嘴巴” 是嗔怪,更是牵挂,就像家人等待晚归的孩子,在意的从不是 “礼物”,而是 “团圆”。 统一后的台湾,会在祖国的怀抱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台胞会更有尊严地走向世界,这些不是虚无的承诺,而是正在两岸融合中逐步实现的现实。 回家的路,从来都铺满温暖。 那些已经落地的惠台政策,那些正在建设的联通工程,那些日益紧密的文化交流,都是 “家” 提前备好的 “礼物”。当两岸真正统一,所有的期待都会变成日常,就像亲人团聚,平淡却满是幸福。

0 阅读:0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