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方早晚都要为,自己粗心大意的放虎归山后悔!俄罗斯释放的亚速营成员,现在膨胀发展出亚速军,16万俄军激战的红军城战场,乌军主力就是亚速军。 2022年7月那场俄乌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俘交换,现在看就是个埋下定时炸弹的草率交易,俄军为了换回144名己方人员,直接把95名马里乌波尔钢铁厂的守卫者放回了乌克兰。 其中43人是“亚速营”的核心成员,这里面就有指挥官丹尼斯·普罗科彭科、副手斯维亚托斯拉夫·帕拉马尔,还有负责人事的副营长丹尼斯·施莱加、营参谋长博丹·克罗特维奇少校,以及直接带兵的连长德米特罗·科扎茨基这些硬角色。 当时俄军可能觉得这是减少后勤压力的权宜之计,可忘了这些人能在钢铁厂地下工事里硬抗几个月,本就是乌克兰最死硬的民族主义分子,放回去根本不是解甲归田那么简单。 要知道马里乌波尔是亚速营的大本营,普京一直强调的“去纳粹化”核心目标就是彻底消灭这个组织。 2022年3月到5月的钢铁厂攻防战里,这些被释放的骨干早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顽固,普罗科彭科把地下矿井改成交叉火力点,克罗特维奇制定的“多层次消耗战术”让俄军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伤亡代价。 他们甚至组织平民构筑人肉盾牌,用社交媒体发战场视频争取国际关注,硬生生把一场据点防守战打成持久战。 这种既能打硬仗又懂舆论战的本事,本就是最危险的敌人特质,可俄军偏偏在战俘交换时忽略了这一点,以为一纸释放协议就能消解他们的战斗力似的。 结果这些人刚回乌克兰就立刻着手重组力量。普罗科彭科靠自己在亚速营的威望,用加密通讯软件召集旧部,克罗特维奇则凭着人事管理经验,在利沃夫训练营筛选新招募的人。 不到一年时间,原本几千人的亚速营就膨胀成下辖12个旅的“亚速军”,总兵力突破三万人,不仅配上了西方援助的装甲车和反坦克武器,还沿用了钢铁厂攻防战里总结的巷战经验。 更麻烦的是他们的战术理念,普罗科彭科提出的“模块化作战”把部队拆成数百个小战斗群,每个群由5到8名老兵带领,既保持灵活性又能快速响应战场变化,这让俄军传统的大兵团包围战术很难奏效。 现在这场战略失误的苦果,正在红军城战场集中爆发。2025年8月俄军集结16万兵力围攻这座顿巴斯重镇时,才发现乌军主力就是这支重组后的亚速军。 克罗特维奇率领的第12“亚速”特种旅和第20柳巴特行动旅,把红军城的废墟变成了新的“钢铁厂”,他们在断壁残垣间设隐蔽火力点,用下水道系统机动转移,甚至借鉴俄军曾经的战术反过来猎杀装甲目标。 俄军虽然投入了“狼群”无人机战术,最多200架无人机同时发起攻击,配备AI导引系统的“微生物”FPV无人机命中率高达87%,还有能在9000米高空俯冲的“天竺葵”-3无人机,但亚速军士兵凭着对地形的熟悉,总能找到规避和反击的机会。 有战地记者拍到,亚速军把反坦克导弹藏在居民楼地下室,等俄军装甲车靠近就突然开火,打完立刻通过预设的地道撤离,留给俄军的只有无人机拍摄的模糊影像。 战场局势的胶着已经让亚速军内部出现绝望情绪,但这种绝望恰恰反衬出他们的抵抗强度。8月11日傍晚,克罗特维奇在发给泽连斯基的求援录音里声音沙哑:“毫不夸张地说,形势完全是一团糟,而且糟糕局面每天都在恶化。” 他承认红军城和米尔诺格勒几乎被包围,顿河君士坦丁罗夫卡也处于半包围状态,甚至警告这是“救援的最后机会”。可即便这样,亚速军还是没放弃抵抗,外国雇佣兵组成的“督战队”在后方架设机枪阻止撤退,前线士兵在废墟间打绝望的游击战。 俄军虽然切断了补给线,让战地医院的地板上血迹斑斑,但始终没能彻底拿下这座城市,每天的推进距离只能用百米来衡量。 现在俄军恐怕已经尝到后悔的滋味了。那些被释放的亚速营骨干,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不是能随意丢弃的战俘,而是能迅速重建战斗力的“火种”。 他们的顽固、强硬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在西方武器援助的加持下被放大到了极致,原本该彻底清除的“纳粹化”势力,反而长成了对抗俄军的主力。红军城战场上的每一次攻防,都是对当初那笔战俘交换最尖锐的讽刺。
俄罗斯军方早晚都要为,自己粗心大意的放虎归山后悔!俄罗斯释放的亚速营成员,现在膨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22 13:09: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