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邮报今天(10月22日)报道:“特朗普与普京会晤取消,因俄罗斯坚称征服乌克兰的目标‘没有改变’。”特朗普谈到他可能与普京会面的情况:“我不想浪费这次会议。我们尚未做出决定。” 这种戏剧性反转哪是外交博弈的战术调整,分明是特朗普“即兴式”外交风格的又一次展现。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紧跟着就说“布达佩斯峰会没推迟”,两边信息对着干,把这场外交闹剧的荒诞劲拉到了顶。 12号那天,特朗普刚跟泽连斯基通了两天电话,转头就对俄罗斯放狠话:要是不结束冲突,可能会给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射程能到1600公里,乌克兰拿它能直接打莫斯科这些俄核心地区,普京当天就硬邦邦回应“要强化防空系统”。 可这边军事威慑的烟还没散呢,16号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说“两周内和普京会晤”,甚至详细说了美方代表团会由国务卿鲁比奥带队先搞高级别磋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都表态“准备好了”。 这种从“导弹威胁”到“和平会晤”的急转弯,不光国际社会没反应过来,连美国国务院内部都得连夜改政策文件。 更矛盾的是特朗普拿“俄方没改征服目标”当取消理由。就在他宣布取消会晤的前三天,10月19号泽连斯基还公开说,俄方已经通过美方特使传了停战条件:愿意放弃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部分领土,换对顿巴斯地区的完全控制。 这说明俄罗斯的目标早从“全面征服”变成“巩固既得利益”了,而且特朗普政府肯定知道这个关键信息。这种故意忽略关键事实的决策,哪是对俄强硬,分明是外交逻辑太随意了——就跟商人讨价还价时突然变脸似的,既不用有连贯的战略撑着,也不在乎耗损国际信誉。 这种即兴决策可不是头一回了。回头看看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政策路子,8月阿拉斯加会晤时还想逼着乌克兰接受俄方条件,最近又突然转向对俄强硬施压,政策摇摆的幅度比过山车还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陈宇的分析点透了本质:特朗普的核心想法一直是“实现停火”,至于对谁施压、用啥手段,全看短期效果好不好。 就像他威胁给“战斧”导弹,既没说具体给多少,也没讲啥时候交付,更不管这种武器可能让冲突升级的风险——反正先把狠话放出去,后面咋收场,走一步看一步就行。这种“先开枪后瞄准”的操作,在国际关系里纯属灾难级的。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取消会晤这事,正好把自己绕进了逻辑悖论里。他说“不想浪费这次会议”,可真正浪费机会的就是他自己。俄方都释放谈判信号了,乌方也愿意谈领土问题,美俄作为冲突两边的关键外部力量,本来能通过会晤让局势降温。 但特朗普突然变卦,不光把沟通渠道关了,还让美国的盟友们特别尴尬——欧洲国家本来就担心美国政策反复影响对乌援助,这次取消会晤刚好印证了他们的顾虑。 就跟2018年夏威夷核弹误报时慌乱的民众似的,美国的盟友们现在也不知道特朗普下一条“紧急通知”会说啥,这种不确定性比啥军事威胁都伤人。 从实际影响来讲,这次取消会晤就是“多输”的结局。俄罗斯这边,没了和美国直接沟通的机会,只能靠军演之类的方式强化威慑,10月搞的“西部-2025”军演就是明摆着的回应。 乌克兰那边,本来指望美俄会晤能推动停战,现在只能盼着“战斧”导弹的承诺能兑现,可这种即兴说的话,可信度早就没剩多少了;美国自己呢,不光伤了在盟友里的信誉,还把自己在俄乌冲突里的斡旋角色搞得特别尴尬——既不像坚定的支持者,也不像靠谱的调解者,反倒像个随时可能起身离场的观众。 说到底,特朗普的外交风格根本就是商业思维用错了地方。在商场上,即兴变脸说不定能换点短期利益,可在国际关系里,国家信誉、战略连贯和信息透明才是根本。 这次取消和普京会晤这事,就像面镜子,照出了“即兴式”外交的致命毛病——它把复杂的国际博弈简化成了个人秀场,把严肃的外交决策变成了随随便便的情绪表达。 要是一个核大国的领导人用商人讨价还价的方式处理国际事,带来的不光是外交乱子,更是全球安全的大风险。毕竟国际政治不是真人秀,没有重来的机会,真要是因为即兴决策搞出了没法控制的后果,再想“取消”或者“反悔”,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