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 杨振宁先生的这

文山史纪 2025-10-22 15:06:05

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 杨振宁先生的这辈子和中国的教育、科研绑得很紧,从年轻时候留美,到后来回到清华,把能捐的都捐了出去,不是一时兴起,是长期的坚持。1997年清华要建高等研究中心,这是他牵头推动的,当时他从美国回来当名誉主任,从那时候起就把在清华的工资全捐了。 要知道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清华前校长顾秉林后来公开提过,杨先生不光捐工资,还把自己的部分积蓄和美国的房产也捐了一部分,都是为了给中心筹钱。 那时候清华教授的工资不算低,但绝对不是一笔小钱,尤其对一个需要在国内外奔波的老人来说,他没留一分给自己花,全用在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上了。 后来中心发展成高等研究院,能请到姚期智这样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背后就有他捐的钱在发挥作用,姚期智也是听了他的劝,才放弃美国终身教职回清华的,这都是真真切切的效果。再说说诺贝尔奖金的事,1957年他和李政道一起拿奖,当时是第一次有中国人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震动了世界。 那年的诺贝尔奖金是3万多美元,在1957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那时候中国普通人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这笔钱能换几十万人民币,够买好多套房子。虽然没有明确说他把奖金全捐了,但从他后来的做事风格能看出来,这笔钱肯定没用来享乐。 他1980年在美国建了中美教育交流基金会,专门送中国科研人员去美国进修,前后十年资助了近一百人,这些钱里就有他的投入。 1983年他又在香港办了基金会支持中山大学,到2007年结束的时候,捐给中大的现金就有1100多万人民币,还有36万港币,外加一栋4000平方米的研究大楼和里面所有设备,这些都不是小数目,能看出来他对钱的态度,从来都是用在刀刃上。 他捐钱不是一次两次,是把一辈子的资源都投进了中国的科研教育。2000年去南京做学术报告,拿了15000美元讲课费,当场就捐给南京大学设了奖学金,学校配套后基金到了50万,这是他第一次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奖学金。 2021年又把自己珍藏的2000多件东西捐给清华,有图书、手稿、书信,还有艺术品,专门设了资料室,这些东西的价值没法用钱衡量,但他说捐就捐了。 到了晚年,97岁的时候还去未来科学大奖的现场,支持设立1亿美元的永久基金,他知道科学研究需要钱,更需要有人带头做这件事。 可能有人会说,他是大科学家,赚钱容易,但要知道他捐的不是多余的钱,是自己该得的收入和最珍贵的荣誉奖金。在清华拿工资的时候,他都七八十岁了,本可以好好养老,却把工资全拿出来帮学校请人才;诺贝尔奖金是他一辈子最亮眼的荣誉证明,却没用来给家人留资产,全投回了国家的科研事业。 更难得的是,他捐钱不是为了出名,这些事很多都是后来学校或者当事人回忆才被知道的,他自己很少提。 这些钱带来的效果也实实在在,清华高等研究院现在成了世界顶尖的基础研究中心,冷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这些领域能跟上国际水平,离不开他当初捐钱打下的基础。 他资助的近百位访问学者,后来很多成了各个高校的科研带头人,姚期智来了之后又带起了一批年轻学者,形成了连锁反应。中山大学的那栋研究大楼,至今还在供师生做实验,南京大学的奖学金也帮了不少家境普通的好学生。 说到底,杨先生的伟大不光是金额多,是他把最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全捐了出去,而且捐得有方向、有效果。 他拿诺贝尔奖金的时候,中国的物理学还很落后,他就想着帮国家培养人才;回清华的时候,学校急需顶尖学者,他就捐钱铺路。对中老年人来说,应该能懂这种心情,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不是留给家里,而是给国家办大事,而且一办就是几十年,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他这辈子做的这些事,比说多少好听的话都实在,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背后是对国家科研教育最真的心意。

0 阅读:6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