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究竟是不是中医的“幌子”?我们结合临床来看!原创十一堂   

飞翔说健康 2025-10-23 17:10:53

“湿气重”究竟是不是中医的“幌子”?我们结合临床来看!

原创 十一堂

      我相信有不少朋友最近在网上会看到一些言论,或者是自己有一些困惑。为什么中医总是说我湿气重呢?为什么湿气总是排不完呢?这个湿气到底是什么东西,究竟是不是中医揽客的幌子?

      “湿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就是有大有小。往大了说就是“痰、饮、水、湿”四类人体代谢(水液)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注意,是四类,而不是四个。因为这类病理产物属于中医犯愁的病理产物,并不是西医范畴的具体的某种物质或者指标,是以中医方法进行归类的病理产物。接下来,我先分别介绍广义的痰饮水湿。

      湿:最稀薄、无形,泛溢全身(尤易伤脾),表现为身体沉重、舌苔厚腻、大便黏滞。金匮要略形象的称之为“雾”,有时也属于金匮要略“水气”范畴。

      水:清稀有形,聚于体腔/疏松部位(如肌肤、胸腹),表现为水肿(按之凹陷)、胸腔/腹腔积液。

      饮:介于湿与痰之间,清稀但黏稠,停于固定腔隙(胸腔、胃肠、关节),表现为胸闷胸痛(悬饮)、呕吐清水(胃肠饮)、关节肿胀(溢饮)。

      痰:最黏稠、又分有形之痰于无形之痰。有形痰如常常可以咳吐出来,或者能够感知,无形之痰停经络脏腑,可随气行全身,表现为咳嗽咯痰,痰阻经络则头晕、肢体麻木痰阻经络。

      湿气往小了说就是上面所述的湿。也就是湿邪。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而六气太过或者人体抵抗不住,则被六气所伤,六气也就变成了“六淫邪气”,也就是“六邪”,湿邪就属于其中一类。

      除了上面四个,我们中医还有一个“痰饮”/“四饮”的概念,他们也有狭义广义之分,但是都与“饮”有关。广义痰饮包含四个内容:狭义痰饮、支饮、溢饮、悬饮。这四个东西本质和痰饮水湿是一回事,只是以其所侵犯的部位不同而命名。其中痰饮和悬饮对应的是“饮”,痰饮侵犯胃肠,悬饮高悬胸膈心肺,类似现在讲的胸腔积液;支饮属于“饮”和“痰”的范畴,支撑胸膈,居于心肺,类似现在的慢阻肺的表现;溢饮是“饮”与“水”的结合,水满则溢,溢于四肢。这部分相对深奥,详见金匮要略。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欬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欬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而湿邪的产生,除了外来,另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内生。痰饮水湿四个病理产物的生成,都于肺脾肾三个脏腑有莫大的联系,尤其是脾脏。在中医看来,脾脏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管食物消化,营养吸收以及水液代谢。脾能够将水饮(无用的水)化为津液(有用的水),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四肢百骸。但是由于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一日三餐,吃的食物比如含有水分,再加上水的摄入,脾胃需要工作,一旦食物不合,脾胃损失,水液代谢就出现了异常,出现上述情况,同时营养物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吸收。简而言之,有的人脾虚就胖,是因为有水湿太多;有的人脾虚但是瘦,是因为脾虚不能吸收营养,侧重点有所不同。

      也正是因为我们需要吃饭,需要喝水,脾胃就需要工作,工作就会有“垃圾”产生,多数的垃圾变成大小便通过肠道和尿道排泄,少数通过汗液排泄,还有一部分则可能蓄积体内。所以湿气这个东西,是实打实的存在的,只是因为其分类方法不同于西医,你用西医的思维去分析湿气的成分,永远也不会明白。

      中医有句话讲:怪病皆由痰作祟。那些个肿块、息肉、瘤、癌,在中医看来大多可以划分到瘀血和痰的范畴。肢体水肿、肝硬化腹水,这些也属于“湿气”“水饮”的致病,所以“湿气”太多可能会要命!那湿气是不是排不完?肯定不是!因为我们前面讲了,自然界是有“六淫邪气的”,而其中一种就是燥!燥证的人和阴虚的人,痰饮水湿就相对少,或者就没有。我给各位打个比方,湿气就像感冒一样,我们要防寒保暖防止感冒,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抵御外邪,或者说没有办法终身免疫感冒这个病,湿气也是一样的,你不可能终身免疫湿气,就像不能免疫感冒一样,就像不能一辈子不吃不喝一样,就这么简单。如果我们执着于一劳永逸,喝两天中医排湿气就觉得这辈子都干净了,都不需要去遵医嘱忌口了,那就跟你觉得这辈子你都不会着凉感冒一样。可以现在光屁股出门溜两圈看看,南宁这两天也降温了(还是最好不要尝试)。

      有人可能觉得作者是在吹牛,亦或者有人觉得湿气对人体影响不那么大,那接下来我就用一个案例来阐述。

      不知道各位看到这张图片,对这样的舌苔有什么想说的。我先说我看到的:整个舌头是偏瘦长的,说明本质上是以阴血不足为主;但是舌苔白厚水润,舌苔还有裂纹,这就是典型的水湿浸淫。这个患者是一个青年女性,主要情况是觉得累,走两步都累,睡眠也很不好,精神差,思虑比较多,形体瘦弱,面色暗黄,这就是脾虚湿盛的表现。我给她开了3天中药,她只喝了2天,我们再看看她的舌苔:

      颜色红润了点,舌苔薄了很多,裂纹也浅了。最主要的是,症状改善了。而我所采用的,就是温阳利水的方法排湿气。

      所以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切实地看到了“湿气重”对人的影响,同时也看到了中医不是某些人口中说的那样不堪,我们是有疗效有证据的,舌苔就是证据,患者的改善就是疗效。当然也不是说任何病都可以两三天就治好,须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我讲这些是为了给中医正名,同时也是为了给一些迷茫的患者/同人以鼓励,虽然我是蝼蚁之力,萤虫之光,但是哪怕有一个人看到,我也不枉劳神了。

      本期内容到此结束,之后有空我们再聊聊怎么祛湿,日常如何祛湿。感谢大家支持!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