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骂车企“续航造假”了!续航超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车真不是画饼,只是这价格可能会让你倒吸一口凉气。 最近奇瑞和东风直接把固态电池的“成绩单”甩在了桌上,看得人又激动又无奈。先看奇瑞,刚在创新大会上亮出的“犀牛电池S”简直是王炸级存在——电芯能量密度直接干到600Wh/kg,这是什么概念?比现在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足足高了三倍多。更狠的是安全性能,钢针穿刺、电钻钻孔轮番折腾,电池居然不冒烟不起火,还能正常放电,这安全性直接吊打传统液态锂电池。按这数据算,搭载它的车续航轻松破1200公里,极限能冲到1500公里,跨省自驾游中途根本不用找充电桩。 再看东风也毫不示弱,他们家350Wh/kg的固态电池早就经过了实战检验,不仅通过了150℃高温、50%挤压的严苛测试,装车示范运营的50台车都跑了150多万公里了。而且东风早就放话,用这电池的车最大续航能稳破1000公里,现在连供应链都搭好了,就等大规模推进了。 按理说技术都这么牛了,为啥咱们还开不上?答案就俩字:太贵!业内早就算过一笔账,现在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是液态电池的5到10倍,一块80kWh的固态电池电芯就要40万,比不少新能源车的整车价还高。就拿奇瑞来说,他们的固态电池要2026年才定向运营,2027年才开始装车验证,就算量产了,初期价格肯定低不了。 有人说“贵点也值,毕竟续航和安全都升级了”,但现实是技术还有坑没填。有内行人爆料,固态电池最大的问题是内阻太高,充电快了、放电猛了就容易发热,现在有些样品只能给低速车用上,想支持新能源车的快充和百公里加速根本不现实。而且制造起来也麻烦,核心材料得在无水无氧环境下生产,设备投资比传统产线多一半,良率还上不去,成本自然降不下来。 不过也别太灰心,这事儿其实和当年智能手机普及一个道理。最早的智能手机动辄上万,现在千元机也能流畅用。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就预测,400Wh/kg的固态电池2027年左右能产业化,到2030年应该能量产普及。现在车企疯狂砸钱研发,就是在抢未来的话语权。 说真的,看着这些技术突破既开心又纠结。开心的是咱们国家在固态电池领域已经走在了前面,再也不用被卡脖子;纠结的是普通消费者想体验还得等好几年。其实现在半固态电池已经落地了,价格和液态电池差不太多,续航也能到七八百公里,短期用着完全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