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美国突然宣布 10月24日,美国通用汽车再度启动裁员,此次涉及200多人,且明确指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群体。这些岗位本是通用电动化转型中的关键一环,随着行业向电动化深度迈进,传统燃油车相关岗位需求持续收缩,而电池研发、智能驾驶等新兴领域却面临人才缺口,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令人费解的是,通用此番裁员显得格外“反常”。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其凭借旗下凯迪拉克Lyriq、GMC Hummer等车型的稳定表现,实现净利润13亿美元。按常理,企业盈利期更倾向于扩招以支撑发展,而非收缩人员规模。 此前通用刚与电动车初创公司里维安达成合作,计划将里维安的电动皮卡R1T纳入通用旗下GMC品牌零售网络;巧合的是,里维安近期也以“业务状况”为由宣布裁员600多人,占公司总员工数的4.5%。 同样以“业务状况”为由裁员,通用的岗位选择却极具针对性:当前被裁的多为适配传统业务的技术岗位人员,新兴领域岗位仍在招募人才。部分企业还将裁员归因于人工智能,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凯瑟琳·罗曼诺便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同的人才”。但现实是,此次被裁的200多人中,不少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资深工程师,突遭失业对其个人及家庭生活造成巨大冲击。 事实上,单纯依靠裁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结构问题——若因AI替代为由裁掉经验丰富的员工,新招募人员可能因缺乏行业积累拖慢项目推进,反而给企业带来隐性损失。更关键的是,裁员也不能扭转通用电动化转型“步伐偏慢”的核心问题。 对企业而言,真正负责任的应对方式,应是通过技术培训、业务调整实现“硬着陆”,而非将员工当作成本负担,用“软着陆”的裁员手段回避行业挑战。 看通用裁员这事儿,总觉得有点“捡芝麻丢西瓜”。明明三季度赚了13亿,还裁掉200多个有经验的工程师,偏又在电池、智能驾驶这些新领域缺人,这操作实在矛盾。 说是因为“业务状况”和AI,可把熟手裁了再招新人,新人没经验反而拖项目,隐性损失更大。而且里维安跟着裁,背后其实是行业转型的焦虑在作祟。 企业转型哪能靠“甩人”解决问题?要是能给老员工多些培训,帮他们跟上电动化、智能化的节奏,既保住了员工生活,也留住了技术积累,这不比简单裁员更划算?毕竟真正的发展,从来不是只算眼前的成本账,而是要让人和企业一起往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