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港口税”大战刚开打,特朗普就已经输了。他想用这招逼着全世界船东远离中国,结果我们的反制措施,会让全世界船东像躲瘟疫一样,躲着美国的资本。 美国从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征收每净吨50美元的港口费,这费用以后每年还得涨30美元,到2028年最高达157美元。特朗普政府说这是为了保护本土造船业,缩小贸易逆差,顺便打击中国在全球航运的主导地位。结果呢,这政策一出,马上影响到亚洲进口到美国的货物成本。不少非中国船东也受波及,因为他们用中国造的船只,一样得缴钱。全球航运业本来就乱,这下子运价肯定得涨,消费者买东西也得多掏腰包。特朗普以为这能逼船东转投美国港口,可实际情况是,美国港口流量本来就不如中国大,出口量也远比不上进口,这招顶多让供应链更乱,却没真正帮到本土企业。 中国没坐着挨打,很快就推出反制措施,从10月14日起,对美国拥有、运营、建造或悬挂美国旗的船舶征收每净吨约56美元的特殊港口服务费,同样逐年递增。这费用跟美国那边的差不多,但中国加了个关键条款:针对船只背后有美国投资者的实体征收。只要船公司股权中美国资本超过一定比例,就得缴额外费用。中国用股权穿透机制,层层查清隐藏的投资关系,不管通过多少海外公司嵌套,都能挖出来。这招不光针对美国本土船东,还让全球船东开始自查股权,避免沾上美国资金。比方说,有些欧洲或亚洲船公司,本来有美国基金小额持股,现在赶紧调整,以免丢掉中国市场。中国港口吞吐量占全球三成以上,谁敢轻易放弃? 全球船东很快就感受到压力。希腊一家船公司去年拿了美国私募投资,持股刚好23%,本来觉得没事,结果今年通过英国子公司又增了点,总超25%。他们的船运铁矿石到天津港时,被系统查出,得缴额外费,还耽误船期。货主一看不靠谱,马上换其他公司。这事传开后,新加坡船东连夜审股东背景,发现小股东背后有美国基金15%持股,虽没超线,但还是转让掉,以防万一。挪威船东公开说,就算美国资金利息低,也绝不碰。南美船东签合同前,先要对方证明没美国资本。整个航运圈风向变了,美国资金成了烫手货,谁沾谁倒霉,因为中国业务太重要,丢不起。 美国本土航运企业日子更难过。他们有不少货轮跑太平洋航线,从中国到西海岸。反制后,每次进中国港得多缴几十万美元。想把成本转嫁到运费上,货主不干,纷纷找丹麦马士基或中国远洋这类没美国背景的公司。航运市场竞争激烈,有便宜选择谁不选?再说,跟美国资本挂钩的船,还得担风险,万一持股变动或政策升级,货期没法保证。转口贸易也堵了路子。台湾一家电子出口商想把芯片先运到韩国釜山港,换韩国船到深圳,结果韩国船母公司有美国养老金基金持股26%,超线了。货物滞留一周,错过生产计划,赔违约金。类似案例一堆,让船东们彻底警醒。 这场大战不光是船费问题,还牵扯更广的贸易摩擦。特朗普威胁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加征100%关税,甚至更高到157%,几乎等于禁运。中国则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影响美国电子和军工产业。全球供应链乱套,欧洲车企受中国稀土限制造成打击,美国关税又让外国船东在美港口多花钱。墨西哥受美国压力,对中国车征50%关税。贸易战重启后,中国GDP第二季度还增长5.2%,靠政府补贴和基础设施投资顶住,但出口到美跌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