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马斯克:中国民营火箭可“5年内”超越“猎鹰9”号 这位航天圈的“话题

洞察观史 2025-10-27 19:19:56

[浮云]马斯克:中国民营火箭可“5年内”超越“猎鹰9”号 这位航天圈的 “话题之王” 对着中国这款新型可重复使用火箭,给出了既肯定又傲娇的评价 —— 承认朱雀三号融合猎鹰 9 号架构与星舰核心技术的巧思,却又强调两者不在一个 “次元”。 朱雀三号确实藏着不少干货。它借鉴猎鹰 9 号成熟的可回收设计框架,又大胆采用星舰标志性的不锈钢箭体和液氧甲烷燃料组合。 这种 “取其精华” 的思路让它在性能上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近地轨道 20 吨级的运力,在同类型火箭里已经相当能打。 要知道液氧甲烷燃料清洁环保,不锈钢箭体则能降低制造成本,这两项技术都是当前航天界的热门方向,中国航天人把它们整合得如此顺畅,难怪能让马斯克都忍不住点评。 但马斯克的 “代际差距” 说法也不是空口白话。星舰的目标从来不是简单的近地轨道运输,而是直奔火星殖民的终极梦想。 它 100-150 吨的近地轨道运力,是朱雀三号的五到七倍之多,更关键的是星舰追求两级完全回收复用,这种设计复杂度远超当前任何一款火箭。 朱雀三号现阶段聚焦的是中低轨卫星发射、空间站物资补给这类务实任务,而星舰瞄准的是深空探索,两者的定位本就不在一个赛道。不过能让马斯克专门点名,本身就说明中国商业航天的进步已经让国际巨头无法忽视。 有意思的是,马斯克这番评论背后,是星舰自身焦头烂额的处境。第二代星舰今年经历了 “三败两胜” 的坎坷试飞,虽然最新一次试射实现了软着陆和模拟卫星部署,但关键的在轨燃料加注技术还没验证成功。 连续的故障不仅让墨西哥政府威胁起诉环境破坏,更让 NASA 坐不住了。代理局长肖恩・达菲直接公开炮轰星舰进度滞后,放话要把登月任务合同开放给蓝色起源等公司,这可戳中了马斯克的痛处。 马斯克当场就在社交平台炸了锅,连发数条帖子嘲讽达菲智商 “仅两位数”,暗讽这位前职业伐木运动员 “只会爬树”。他觉得自己太冤了 ——SpaceX 为星舰砸了海量资源,龙飞船至今还是 NASA 唯一靠谱的载人运输工具,现在却要被 “甩锅”。 更有意思的是,达菲这番操作还藏着政治算盘,他正和马斯克的好友争夺 NASA 局长职位,讨好特朗普、炒作 “中美登月之争” 都是为了上位。 美国政界早就把 “抢先中国重返月球” 当成政治任务,2026 年更是被视为关键节点,这种焦虑感直接转嫁到了 SpaceX 身上。 这边马斯克和 NASA 吵得不可开交,那边商业航天的竞争已经白热化。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刚完成首飞,虽然一子级海上回收失败,但 45 吨的近地轨道运力号称是猎鹰 9 号的 2.5 倍。 这款火箭靠着 7 米直径的超大整流罩,拿下了美国国家安全太空发射的部分订单,还肩负着亚马逊柯伊伯星座的发射任务。不过它起飞推重比只有 1.16,发射设施一年最多只能支持 24 次发射,想撼动 SpaceX 的地位没那么容易。 其实这场风波的核心,早已超越单一火箭的技术对比。中国朱雀三号的崛起,打破了美国在可重复使用火箭领域的垄断格局,让航天竞赛从 “双雄争霸” 变成了 “三足鼎立”。 马斯克的评论,既有对同行的认可,也有对自身压力的隐性宣泄。NASA 的施压、蓝色起源的追赶、中国航天的突围,多重力量交织下,航天领域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但竞争从来不是坏事。正是这种你追我赶,让可回收技术不断迭代,让太空探索的成本持续降低。中国航天人用朱雀三号证明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不盲目跟风却能精准突破。马斯克和 NASA 的争吵,本质上也是对进度和安全、商业利益和国家目标的权衡。 航天探索本就是全人类的事业。朱雀三号的出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航天的务实与野心,也让国际航天界明白,未来的太空舞台上,中国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核心参与者。马斯克的评论只是一个缩影,真正的精彩,还在后面的一次次发射和突破中。 (主要信源:环球时报——马斯克:中国民营火箭可“5年内”超越“猎鹰9”号)

0 阅读:0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