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南海1小时内连摔 2 架!美军今年 13 架军机坠毁,美国军工短板曝光 谁能想到,美军在南海给全世界上演了一出 “连环坠机” 大戏。当地时间 10 月 26 日下午,“尼米兹” 号航母上的两架舰载机在半小时内接连栽进海里,MH-60R “海鹰” 直升机刚起飞就失控,紧接着 F/A-18F “超级大黄蜂” 也步了后尘。 算上这两架,美军今年坠毁的军机已经冲到 13 架,这个数字放在全球领域都相当扎眼。 这两架飞机坠毁的细节透着诡异。“海鹰” 直升机下午 2 点 45 分从航母起飞执行任务,刚离开甲板没多远就失去控制,一头扎进南海,3 名机组人员侥幸被救上来。 还没等航母上的人缓过神,3 点 15 分,“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起飞时同样出现故障,两名飞行员紧急弹射逃生,最终也被成功搜救。五角大楼第一时间出来说明,排除敌对行动干扰,可这话反而让更多人聚焦到美军自身的问题上。 今年美军摔飞机的频率实在吓人。2 月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架 CH-53E “超级种马” 运输直升机在训练时坠毁,5 名海军陆战队员失踪后被证实遇难,当时还赶上雨雪天气,搜救难度大增。 10 月 15 日,华盛顿州雷尼尔山附近,一架 EA-18G “咆哮者” 电子战飞机坠毁,两名飞行员下落不明,几天后被确认死亡,这架价值 6700 万美元的战机彻底报废。 算上这些公开报道的案例,13 架坠毁军机里,既有直升机、战斗机,还有电子战飞机,涵盖了海军、海军陆战队等多个兵种,涉及的机型都是美军现役主力装备。 大家以前提起军机坠毁,常想到印度,但今年美军的情况更值得警惕。印度空军今年已发生 5 起军机坠毁事故,多是因为机型混杂、维护体系不统一。 美军的问题却不一样,根源更深。就说这次出事的 “尼米兹” 号航母,1975 年就服役了,至今已经跑了 50 年,盐雾侵蚀加上常年高强度运转,金属疲劳、系统老化都是公开的秘密。 这也是它最后一次部署,明年就要退役封存,可就是这样一艘 “老古董”,还得扛着全球部署的任务,装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更关键的是,美军的装备维护和军工体系早就出了问题。美国政府问责局(GAO)的报告显示,五角大楼搞新武器系统,从研发到列装平均要等 12 年,远程反舰导弹要是遇到高强度冲突,库存可能一周就耗尽。 国防采购流程更是繁琐到离谱,18 个审批环节、18 个月才能签合同,比商业领域慢了好几倍。以前二战时期,美国军工能批量生产飞机舰船,现在却连无人机、导弹的年产量都跟不上实际需求。 中小企业想参与国防项目难如登天,军工领域被少数巨头垄断,没了竞争,创新和效率自然往下滑。 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美军总想靠全球部署维持霸权,航母编队常年在世界各地奔波,装备连轴转,维护保养却跟不上节奏。 军工体系又被官僚主义捆住手脚,成本飙升、产能滑坡,F-35 战斗机研发 20 多年,性能还屡屡被诟病。一边是不断增加的部署任务,一边是老化的装备和僵化的军工体系,摔飞机其实是必然结果。 这件事也给全世界提了个醒,国防实力从来不是靠 “穷兵黩武” 堆出来的。工业根基扎实、体系运转高效,才能支撑起强大的军事力量。 美军现在已经意识到问题,2026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里提到要简化采购流程、鼓励中小企业参与,这或许是个转机。 国防安全的核心是实打实的实力,不是表面的威慑。美军今年 13 架军机坠毁的教训,恰恰说明脱离工业支撑的军事扩张,最终只会自食恶果。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甩锅或者硬撑,而是正视自身的短板,回归务实的发展逻辑。 (主要信源:直新闻——美国两架军机一小时内在南海相继坠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