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从禁令到 1.2 亿吨新高!中国和澳大利吉隆坡谈妥关键合作,西澳矿工的中文安全标识暴露市场硬需求 当地时间 10 月 27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的会面,没有冗长的外交辞令,却敲定了两国合作的新航向 —— 自贸协定升级、绿色经济联动、人文交流深化,每一项共识都透着 “务实落地” 的信号。 谁能想到,七年前的一纸禁令,曾让两国贸易跌入冰点。2018 年澳方突然禁止华为参与 5G 建设。 这场 “政治主导” 的决策,直接引发贸易连锁反应:当年中澳贸易额断崖式下跌 23%,澳大利亚葡萄酒对华出口近乎腰斩,牛肉、龙虾等优势产品卡在通关口岸,中国市场上的澳企门店接连收缩,西澳矿区的起重机一度放慢了运转节奏。 2025 年传来的一组数据格外醒目: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达 1.2 亿吨,创下历史新高。走进西澳皮尔巴拉矿区,随处可见的中文安全守则成了最鲜活的注脚 ——“佩戴安全帽”“禁止违规操作” 的汉字标识贴在作业区显眼位置,矿工们笑着说 “现在不用翻翻译软件,一眼就能看懂”。 这些方块字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对优质铁矿的刚性需求,更是澳大利亚对最大贸易伙伴的重新认知。 2023 至 2024 财年,澳大利亚对华服务出口激增 42%,数字经济领域的联合研发、人工智能的技术互通、健康产业的标准对接,正在成为新的合作增长点。 中国对澳大利亚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后,墨尔本的街头多了说中文的游客,北京、上海的高校里,澳洲留学生的身影愈发常见,教育、旅游这些曾受冲击的领域,正重拾活力。 今年 7 月两国总理会晤签署的多项合作文件,如今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农业领域的检疫标准互认让澳州柑橘更快端上中国餐桌,海关的快速通关通道让跨境物流效率提升三成。 阿尔巴尼斯政府的转向,本质上是对国内经济脉搏的精准把握。西澳作为澳大利亚的 “经济引擎”,矿产出口占全州 GDP 的近四成,而中国市场吸纳了澳洲近六成的铁矿石出口。 贸易摩擦最激烈时,西澳的矿场开工率下滑,当地失业率环比上升 1.2%,矿工们的工资单也跟着缩水。 如今矿区恢复繁忙,中文标识不仅方便了往来的中国技术人员,更象征着对 “互利共赢” 的认同 —— 澳洲会计师公会会长戴宾图直言,中澳贸易正从 “单一货物往来” 转向 “全产业链联动”,这种转型让合作更抗风险。 国际社会看得真切。澳大利亚 “对话” 网站评论称,阿尔巴尼斯政府正在摒弃 “非黑即白” 的外交思维,在安全与经济之间找到平衡点。 放弃这样一个体量的市场,等同于放弃国内数百万个就业岗位,这是任何一届政府都无法承受的代价。而对中国而言,澳大利亚的优质矿产、农业产品,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两国在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等全球议题上的协作,更让双边关系有了更深的内涵。 这场跨越七年的关系转折,给世界上了生动一课。国与国相处,绝非“零和博弈”式的选择题,此乃狭隘之径;而是“互利共赢”的必答题,这才是光明大道,唯有携手共进,方能共创美好未来。 中澳从摩擦到牵手的历程,证明了务实外交才能真正惠及民生,市场规律终究会冲破人为设置的壁垒。 1.2 亿吨铁矿石的贸易新高,矿区里的中文安全守则,持续增长的服务贸易额,这些都是两国务实合作的最佳见证。 未来,随着自贸协定升级落地,绿色经济、数字产业等新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必将收获更多合作红利,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 这便是大国相处的智慧,更是共赢发展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