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在我军中的威望是无人能及的,有人可以不听朱老总的话,但不能不听彭老总的话。

阿皮历史库 2025-10-29 10:46:55

彭德怀在我军中的威望是无人能及的,有人可以不听朱老总的话,但不能不听彭老总的话。那么,彭老总的威望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有三个方面。     革命时期,向来是说朱老总正彭老总副,但我军有种说法是可以不听朱老总的话,但没人敢不听彭老总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方面,彭老总的威望是靠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是用实打实的胜利堆起来的。     在那个枪林弹雨的年代,军人的威望最直接的来源就是能打仗、会打仗,能带着大家打胜仗、少流血,彭老总恰恰就是这样一位能打硬仗、善打恶仗的顶尖统帅。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就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五军,之后带着部队上井冈山和朱毛红军会师,成为红军的重要骨干力量。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中,他指挥所部坚决执行正确的战略方针,和红一军团密切配合,在运动中歼灭敌军,拿下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尤其是1930年,他率领红三军团趁虚攻入长沙,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攻下的唯一一个省会城市,极大地提升了红军的声威,也让他的名字在军中广为人知。     长征路上,他更是一路冲锋在前,率领红三军团突破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在遵义会议后二渡赤水河,神速回师攻占娄山关,再克遵义城,拿下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的第一个大胜利。     彭老总一辈子打的都是硬仗、恶仗,而且总能打赢,这样的威望自然坚如磐石。     第二,彭老总一辈子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他从来不是靠职位压人,而是靠自己的言行举止赢得大家的真心拥戴。     彭老总常说,自己是一个“勇敢农民”,不管身居多么高的职位,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从不搞特殊化,甚至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就和士兵同甘共苦,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有一次他因为连续几天没吃饱饭,晕倒在桌前,警卫员偷偷让炊事员做了一碗猪肝面,结果被他严厉批评,硬是让把面条送给了重伤员,还和警卫员约法三章,不准再搞特殊。     在八路军副总司令任上,他路过山西高平县城时,县长设宴招待,看着满桌的菜肴,他硬是不伸筷子,只吃白饭,让那位县长感慨万千,说从没见过这样的大官,和国民党那些只嫌照顾不周的大员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三方面,彭老总的威望还来自他治军严明、实事求是,始终把官兵的利益和军队的根本放在第一位。     建国后,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时,发现军校实行的“六小时一贯制”是照搬苏联的经验,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而且学员们普遍反对。     他没有盲目坚持所谓的“先进经验”,而是特意派人去苏联考察,弄清这一制度只是因为苏联战后教室和设备紧张才实行的,回来后就坚决主张取消,前后多次在军委会议上强调,最终让全军院校执行了更合理的学习制度。     对于1953年颁布的内务条令,他发现里面过多搬用苏军条令,强化了军官权威,削弱了我军三大民主的优良传统。     于是彭老总深入基层调研,主张修订条令,恢复了下级可以批评上级、士兵可以批评军官的传统。     他还明确规定首长要虚心倾听群众批评和意见,把“无条件服从命令”修订为可以在不违背首长总意图的前提下灵活执行任务,让纪律既有刚性又有人情味。     彭老总让我军既有铁的纪律,又有温暖的人情味,战士们不仅怕他的严,更服他的公。     因为大家知道,他的严格是为了军队的战斗力,他的坚持是为了维护大家的权益,这样的军队才能上下一心、所向披靡。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