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自贸区3.0来了!孙玉良:中国引领区域开放新格局】吉隆坡的阳光洒在会

孙王良评 2025-10-29 11:58:39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3.0来了!孙玉良:中国引领区域开放新格局】

吉隆坡的阳光洒在会议厅外,掌声与笔墨在室内交织。10月28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正式签署。李强总理与东盟各国领导人一同见证,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鲁分别代表双方按下签字笔,象征着一个新的区域经济篇章正在开启。这不仅是一次仪式性的握手,更是中国在全球经贸舞台上坚定立场的鲜明体现。

三十年来,中国与东盟从贸易伙伴到战略伙伴,彼此之间早已不仅仅是数字和货物的往来,而是共同经济体的缔造者的关系。2002年自贸区建设启动,到2010年1.0版全面建成,再到2015年的2.0版升级,每一步都承载着双方互利共赢的努力。如今的3.0版,不只是贸易和投资的延伸,而是深入到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化、消费者保护和中小微企业等新兴领域。这是对传统经贸合作的创新,也是对全球规则的引领。

面对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单边关税威胁和贸易摩擦不断的情况,3.0版自贸区像一面旗帜,展示了中国与东盟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决心。贸易不仅是商品流通,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开放、包容、规则优先。在这一点上,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整个亚太乃至全球市场都释放了明确信号——合作才能发展,封闭只能倒退。

数字经济成为3.0版的一大亮点。双方承诺暂免电子传输关税,保障数据跨境流动,强化网络安全和反网络欺诈合作,还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数字贸易标准等前沿领域携手布局。这意味着区域数字基础设施、物流系统、电子认证和支付体系都将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为区域一体化注入了新动能。在信息高速流动的时代,这种制度安排远比货物通关更具战略意义。

绿色经济同样被提到空前高度。新能源、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可持续金融、绿色技术……从研发到消费、从投资到回收,整个链条都纳入合作视野。这不仅回应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也将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绿色引擎。在世界某些经济体仍将环境标准作为贸易壁垒的时候,中国与东盟明确承诺,绿色不是阻碍,而是新动力。

供应链互联互通则是3.0版自贸区的另一张王牌。过去几年,全球供应链受多次冲击,物流瓶颈频发,关键产品和服务流通受阻。中国与东盟在协议中提出高水平承诺,通过多式联运、可持续口岸建设、数字化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增强风险预警能力。换言之,即使未来遭遇全球市场波动,区域供应链依旧可以保持韧性和畅通,为企业和民众提供稳定保障。

标准与技术法规对接也是亮点之一。双方将允许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优先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标准合作。这不仅降低了企业进入成本,也推动了整个区域市场朝着统一、高效、可预测的方向发展。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贸易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等条款则从多个角度保障区域经贸活动顺畅运行,为企业创造透明、公平、稳定的营商环境。

中小微企业和消费者保护也在3.0版中获得前所未有关注。信息共享、数字化转型、融资支持、知识产权保障……这些措施意味着区域经济增长的成果将更广泛惠及企业和民众,不会成为少数大企业的特权。公平竞争、消费者权益、包容发展成为区域一体化的核心价值,也彰显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民生导向。

从谈判历程看,3.0版自贸区历经近两年、9轮正式谈判和120余场工作组会议,最终在领导人指示下完成全部条款技术磋商。这种耐心与坚持不仅体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展示了东盟与中国共同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务实态度。贸易数字增长、投资便利化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区域制度框架、合作机制、规则承诺的建立,让区域经济发展有法可依、有序可循。

放眼全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签署,不仅是区域内的经济事件,也是国际贸易格局的重要信号。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通过高标准自贸协议和务实合作,为区域稳定、发展和多边主义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世界展示了一条不同于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可行路径。

吉隆坡的签字仪式落下帷幕,但3.0版自贸区所释放的动能才刚刚开始。数字、绿色、供应链、标准、中小企业……每一条条款都像是注入区域经济的“新鲜血液”,为亚太带来更多韧性与活力。中国的引领不仅体现在经济规模上,更体现在规则制定、合作模式和战略视野上。中方与东盟用事实证明,开放与合作,才是未来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协议,也是一次战略布局。它不仅让企业看到商机,让民众感受到便利,更让世界看到:中国与东盟正在以高水平自贸合作,塑造区域经济新格局,为和平、繁荣和共赢提供制度保障,也为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注入稳定力量。

0 阅读:5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