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放出狠话:如果中国真有一天开打,别以为手里握着航母和导弹就能高枕无忧! 亚太海域风起云涌,美国突然把“堤丰”导弹系统拉到日本岩国基地,这玩意儿射程远、机动快,一发射就能直戳要害。俄罗斯媒体直言不讳:要是真打起来,中国光靠辽宁舰和山东舰这些航母、导弹可别太安心,得防着点这种隐形杀手。局势这么紧绷,下一步会怎么走?中俄联手回应,还是美日继续搅局? 美国今年夏天就把“堤丰”中程导弹系统推到日本,这事儿闹得东北亚人心惶惶。系统能打“战斧”巡航导弹,射程1500公里,从冲绳或岩国一发,就能覆盖东亚大片地方。美方说是为9月的“坚定之龙”联合演习临时部署,可谁都知道,这是在试水永久落脚。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8月29日就发话了,直指这系统靠近俄边境,构成直接战略威胁。中国外交部也跟着表态,美日这么干,纯粹是破坏地区平衡,容易引发军备竞赛。 我们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反对任何单边军事扩张。早在8月底,美日宣布计划时,北京就通过使馆递交照会,要求他们三思而后行。韩国那边也坐不住了,作为邻国,对日本境内冒出这种先进导弹高度敏感,外交部多次表达警惕。朝鲜更直接,把美在亚太的动作当成头号威胁,过去类似事儿没少有军事回应。整个东北亚,利益纠葛复杂,一国瞎折腾,就容易拖大家下水。 俄罗斯媒体的狠话不是空穴来风。塔斯社等渠道报道扎哈罗娃的表态时,特别点出对中国海军的提醒:辽宁舰和山东舰这些航母编队机动性强,导弹系统也日臻完善,可面对“堤丰”这种陆基平台,沿海设施还是有风险。系统机动性高,几小时就能换阵地,藏在基地周边,常规侦察难抓尾巴。报道直白说,如果真有一天开打,别以为手里握着航母和导弹就能高枕无忧,得算计进这种新兴威胁。这话听着扎心,却点醒人:安全不是靠单打独斗,得靠集体智慧。 中俄合作在这节骨眼上越发紧密。两国高层通过热线和视频会,交换亚太情报,深化战略磋商。俄罗斯远东和中国的联合巡逻、演习机制运转顺畅,上半年就搞过坦克和直升机协同训练,检验了装备兼容。扎哈罗娃强调,莫斯科和北京会以双重回击回应美国的双重遏制,不仅限于政治层面。俄罗斯还更新了核学说,扩大核武器使用场景,如果导弹真出现在日本,威胁到俄安全,后果可想而知。这不是吓唬人,而是实打实的防御导向,不针对第三方。 日本借美方力量提升自家军事地位,本意是加强防卫,可忽略了连锁反应。东京加速军事化,与华盛顿深化同盟,忽略周边关切。韩国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异议,朝鲜可能以导弹试射回击。中俄的回应已见端倪:增加巡逻机飞行,强化情报共享,共同构建反导网络。北京和莫斯科的伙伴关系,本就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现在更得加码,确保亚太不被霸权拖入对抗泥潭。 美方辩称“堤丰”是防御性武器,可射程和兼容性摆在那儿,谁信啊?从岩国基地起射,能威胁从东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地带,直击中俄沿海要地。中国海军这些年进步大,航母战斗群出海常态化,导弹精度高、射程远,可俄罗斯媒体的警告有道理:单一平台再牛,也得防着对手的组合拳。东北亚安全是大家的事儿,不是一国说了算。单方面行动,只会让军备竞赛雪上加霜,对谁都没好处。 我们中国立场稳如泰山,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阵营对抗。外交部多次重申,美日在亚太的部署,违背国际共识,破坏互信基础。俄罗斯也呼吁日本重新考虑,否则莫斯科将采取相应军事技术措施,包括在亚洲部署短中程导弹。东乌拉尔地区的设施已就位,俄一半领土在亚洲,这步棋走得实。两国分享构建公正世界秩序的观点,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推动安全对话。这才是正道,避免零和博弈。 事件发展到9月,美军真把系统运到岩国,技术员连接设备,演习从9月11日到25日。周边国家密切监测,韩国情报部门盯紧轨迹,朝鲜调整警戒级别。中国海军在黄海巡航,空军战机起降频繁,确保海空控制。俄罗斯空军从远东基地升空,与中方形成默契配合。扎哈罗娃在记者会上重申:东京若不改主意,俄中将做出不仅仅是政治的反应。这话传开,媒体层层解读,标题党直指中国需警惕航母导弹的局限。 整个过程暴露了美日野心:强化亚太存在,遏制所谓对手。日本自卫队参与演习,借机练手,可这让地区更复杂。韩国呼吁克制,朝鲜的试射活动增多,中俄的联合机制更活跃。北京主张建立互信机制,避免恶性循环。俄罗斯支持这一方向,强调部署应经协商。9月19日,中国外交部再次声明,要求美日别引入“堤丰”,否则后果自负。这不是威胁,而是理性呼吁。 说到底,地区稳定靠克制和对话,不是比谁导弹猛。美日如果继续单干,中俄的回应只会更坚定。我们中国,始终是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俄罗斯媒体的狠话,提醒大家警钟长鸣,别让小动作酿大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