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手了!“英语要被踢出高考主科”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教育部一句回应,却让家长们又惊又叹——不是取消,而是纠偏! 英语在高考里的地位,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早几年就有声音喊着要改。 2017年的两会,人大代表李光宇就提过议案,说中小学生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太多了,小学生一天一小时,初中生一个半小时,高中生两小时,加起来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至少五千多小时,这占了孩子黄金时光的近五分之一。 可结果很多人毕业后用不上,95%以上的人工作后基本不碰英语,那些知识很快就忘光了,还给老师了。他觉得这白白浪费时间、精力、金钱,建议把英语从中高考主科里拿出来,改成选修课,让孩子能多专注数理化这些核心科目。 李光宇走访中部省会城市学校,看到孩子早起背单词,晚自习刷题,觉得负担太重,才有这个想法。 反过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不同意直接取消。2017年的两会,他说学习英语不是国家强迫,而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 科技发展离不开英语,就算不出国,在国内民企搞研究,也得查英文文献,全球资讯大多是英文的,英语是国际化技能,贸易、文化交流都靠它。 他觉得取消有点鲁莽,虽然大部分人毕业后不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用不上,但学英语对孩子有好处,能开发大脑,提高反应速度。 他赞成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或者从必修主科改选修,但不能全废掉。俞敏洪还指出,北京孩子英语资源多,山区孩子条件差,同套试卷不公,得降难度平衡。 这些观点一出,社会上分成两大派,一派支持李光宇,觉得英语学了没用,拉大城乡差距;一派跟俞敏洪一样,觉得英语是工具,不能丢。 传闻就是从这闹起来的,网上到处说英语要踢出主科,家长群刷屏,媒体标题耸人听闻。有人算账,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花5292小时学英语,却效果不明显,很多是哑巴英语,说不出口。 斯坦福大学研究过,1999到2003年,5.4万农村学生因听力弱没考上大学,拉大城乡差距30%。一半省份曾暂停听力,但这只是临时办法。 教育部回应说英语主科地位不动摇,但要纠偏。新闻发言人续梅说,高考改革关千万学子利益,已调研完善方案。 题型分值大改,语言知识运用从45分降到30分,完形填空从30分减到15分,多地取消单选题,这些靠死记硬背就能得分的部分砍掉。阅读从40分升到50分,写作加读后续写,新题型考应用。 纠偏的目的是平衡应用能力和资源差距,不丢国际化工具,避免培养考试机器。到2025年,高考英语还是主科,教育部考试院解析说,2025年全国卷坚持立德树人,考基础知识技能,增强开放性,注重情境设计,创新能力考查。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依据高校选拔和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考综合语言运用,正向引导基础教育。 试题情境化,价值引领渗透能力素养思维考查,融合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展示文化自信,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引导德智体美劳发展。 传闻闹大,但教育部纠偏方向明确,不取消主科,改题型考应用,平衡差距。家长学生适应新变化,英语还是工具,学好用好最关键。

用户10xxx66
有必要非学不可吗?选课不行吗?不知道害了多少有前途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