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总随感
认同一个观点,且加入克总解读,与大家分享!
为何当下外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处境艰难?为何丰田雷克萨斯要加速在上海建设工厂?
答案藏在新能源转型的博弈里:这些外资品牌若跟进新能源战略,实力远不及自主品牌;若选择不跟进,就等于主动放弃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汽车市场。可真要全力转型,又会陷入“切换极度不适”的困境——一步行差,便可能满盘皆输。
从某种角度看,特斯拉的入局,看似是我们“帮”了埃隆·马斯克,实则是一场双向奔赴、彼此赋能的共赢。正是这样的竞争与带动,才推动蔚小理等一众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快速迭代,逐步实现全球领先。
我始终认为,国内燃油车未来会渐渐走向“机械表化”——虽有情怀价值,却不再是市场主流。我们大力推广电动车,并非单纯因它“更好”或“更省电”,核心是电对我们而言,是“廉价且可控的能源”。推动能源结构向电力转换,本就是符合国策的必然选择,不会因个人喜好而改变。毕竟我国石油产量有限、对外依存度高,发展电力主导的交通,是关乎能源安全的立命之本。
未来,AI、大数据、比特币运算,乃至新能源汽车,都会消耗巨量电力。我们唯有整合所有资源去发电、用电、优化电力应用,才能牢牢掌握“控电权”。届时,若外部有电力相关采购需求,便可推动人民币结算——这不仅是铸币权的逐步建立,更是国际话语权的稳步提升,完全契合国家发展大局。
克总随感特斯拉[超话]上海[超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