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宣布了!10月29号,中粮集团宣布采购了18万吨美国大豆,12月和明年1

冷紫叶 2025-10-31 11:46:08

中国正式宣布了!10月29号,中粮集团宣布采购了18万吨美国大豆,12月和明年1月装运。这是中国经过数月没有动作后,首次采购美国大豆。消息一出,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大涨,瞬间让美国农民松了一口气。 这事儿看着是笔普通的贸易订单,背后藏着的门道可不少。 先说说这18万吨大豆本身,看着数字不算小,但跟往年比根本不够看。2024年咱们从美国进口的大豆还有2700万吨,今年5月之后就基本没动过,创下了近30年最长的断购纪录。所以这次采购更像个信号,象征性意义远比实际的经济价值大。 中粮选在12月和明年1月装运也有讲究,现在11月的南美大豆货源已经基本备齐,这笔订单正好补上后续的供应缺口,算是掐着点安排的。 美国农民这段时间确实难熬,大豆丰收了却卖不出去,库存堆得像山一样,价格还一个劲往下掉,之前特朗普政府搞的全球关税政策把他们坑得不轻,农业投入成本蹭蹭涨,订单却丢了一大半。 中国可是美国大豆最主要的买家,占他们总出口的一半以上,断购这几个月,不少农民都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消息传过去的时候,不少美国农户都说总算能松口气,虽然这点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至少看到了点希望。 期货市场的反应最直接,消息一出,芝加哥大豆期货当天就涨了2.19%,报10.8350美元/蒲式耳,之前几天还一度涨到五个月高点。交易员们都明白,这18万吨背后是中美经贸磋商的新进展。 就在采购消息公布前一天,商务部刚说双方在扩大农产品贸易上达成了共识,美方要取消10%的“芬太尼关税”,24%的对等关税也暂停一年。这明显是双向的回应,你给点政策优惠,我来点实际订单,把磋商的窗口稳住。 但要说咱们对美国大豆有多依赖,那早是老黄历了,这些年咱们早把进口渠道铺开了,南美成了主力。2025年1到9月,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就有6370万吨,占了总进口量的85.2%,阿根廷的出口更是涨了91.5%。 反观美国大豆的占比,从2016年的40%一路跌到2024年的不足18%。这可不是临时换的,是实打实的供应链重构,巴西的自动化码头能把运输损耗降到3%以下,阿根廷的转基因豆种单产比美国还高9%,人家的硬实力摆在那。 国内的大豆产能也在往上走,不用总看别人脸色,2024年国内产量已经到了2080万吨,比2020年低谷期涨了35%,种植面积也快突破1.6亿亩了。 东北那边的高产示范区,单产都能达到218公斤/亩,比普通地块高出一大截。虽然自给率还不到17%,进口依存度依旧很高,但至少不是一棵树上吊死,能有更多议价的底气。饲料企业也在调整配方,减少豆粕用量,慢慢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美国那边其实也清楚,这18万吨挽回不了什么,参议院民主党人刚发了报告,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美国CPI通胀率反弹到3%,制造业就业连续四个月收缩,农业更是双重挤压。 他们自己都算过来账了,中国的订单已经永久性流失了不少,巴西2025年对华出口预计能到1.1亿吨,创历史纪录。就算以后采购量再涨点,美国大豆想回到以前的份额基本不可能了。 而且这次采购也不是说要恢复以前的贸易规模,更像是一种平衡的艺术,一方面给美方释放点善意,维持经贸对话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南美为主、多元采购的大方向没变。 毕竟咱们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占了全球贸易量的58.7%,2025年进口量预计突破1亿吨,这么大的市场,本来就该有主动权。 说到底,这事儿就是中美经贸博弈里的一个小片段,不是谁求着谁,而是基于各自需求的理性选择。美国农民需要订单缓解压力,咱们需要稳定的供应和良好的经贸环境,顺便借着采购推动关税政策调整。 18万吨大豆不多,但它撬动的是更复杂的利益平衡,也让全球看到咱们在农产品贸易里的底气,既能稳住国内供应,又能在国际谈判中掌握节奏,这才是最关键的。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