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嘉曾这样评价姚明,其实他并不太适合打篮球,臂展短,刀削足,大脚趾特别长,跑不快,跳不高,还有一只耳聋…… 1998年,他第一次进入中国国家队,身上背负着压力。主教练和很多篮球圈子里的人并不看好姚明,因为他在移动速度、爆发力上都显得平平,还带着困扰他的身体问题。 起初在国家队,他总被批评脚步慢、动作不够流畅。为了改变这些,他除了完成球队的固定训练,每天还会独自加练上几个小时。在其他球员休息的时候,他还留在球馆练习投篮和步伐。 姚明的家人往往到训练馆接他,见过他累得坐在地板上起不来。长期高强度的训练让他在短时间内进步飞快。 一年以后,他已经完全摆脱了当初被吐槽的技术短板,成了球队里不可或缺的中锋。到了NBA,姚明发现自己在赛场上面对的对手速度更快,力量更强,交流方式和文化也全然不同。 英语不流利的他,刚进火箭队时还差点跟队友闹出误会,但他没有一味闭门苦练,而是主动找队友沟通,慢慢摸索出了在异国生存的方法。 这些经历,使他在火箭队逐渐成为关键球员,带领球队在季后赛中有了亮眼表现,主场的丰田中心经常因为他的扣篮和封盖沸腾。 有些人觉得姚明不过是捡了身高的便宜,站着就能刷数据。但事实是,光有个头根本不够用。姚明有很多同时代的内线对手,比如奥尼尔,这些人有的不比他矮,有的弹跳更好,但能打出姚明这样联盟核心表现的却没几个。 姚明很少和别人争吵,也极少抱怨环境,而是踏踏实实磨练自己的技术。无论遇上什么样的对手,他靠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脚步,在场上总能找到自己的打法。 而他和易建联的不同也很明显。易建联同样拥有优秀的身体素质,却在NBA打得并不顺利,问题不仅仅出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和队友的沟通交流和心理适应能力。 和欧洲球员、美国本土球员相比,亚洲球员想在NBA混出名堂,绝对没有人想的那么容易。姚明做到了,是因为他不仅苦练,更主动适应身边的一切变化。 他的NBA职业生涯里,八次全明星入选,从没人怀疑过他的实力。后来能进名人堂,靠的绝不是表面光鲜的履历,更是他持续不断对自我的要求。 这些年,许多中国球迷甚至是NBA球迷都记住了那个身穿11号红色球衣的大个子。姚明改变了很多人对于篮球的看法,也让更多亚洲球员看到了进入NBA的可能。 总结姚明的篮球路,会发现他的高峰背后,全是一点一滴靠训练攒出来的。如果只是天生条件好,没有日复一日的刻苦,根本到不了这样的高度。


老洪
前有王治郅后有易建联,天赋都不比姚明差,但是只有他打进了名人堂,个人刻苦和情商真的是不可忽视
常与同好争高下
姚明最大的优势就是刻苦,所以手上功夫比一众中锋都细腻。恰巧遇上小范甘迪,小范两个特长,一个是防守,一个调教传统大中锋。刚好姚明又刻苦,增重增肌增力,那个时代的阵地战,所以才有如此成就。
foxwu
篮球场上二米26和二米15不是一个概念了,而且要命的手感柔和度是控卫级别的,这也属于天赋异禀
老胡
姚明是有史以来投篮最准的210厘米以上的球员,这对一对一防守是无解的,这绝对是天赋加努力的结果。
高山
姚明在CBA时可是统治级,去了NBA首场零分,前六场场均3.3分。可以看出他还不适应,但是姚明知耻而后勇啊。首个赛季就增重三四十斤,训练强度只有科比跟加内特能跟他比。要知道科比跟奥尼尔那些很尊重姚明的,反而训练不努力的魔兽,他们不给他面子就不给他面子,所以肯努力训练哪怕开局再差,人家教练也是有眼看的,说啥都会给时间上场。所以后来也让看不起中国人打NBA的巴克利亲驴屁股。对鬼佬要把对方打服,人家才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