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一台光刻机都没有?芯片几乎一片空白,绝大多数芯片都依赖进口,为什么不担心被卡脖子? 很多人以为芯片越先进越好,其实对俄罗斯不是这样。它的关键领域比如军工、能源,压根用不上3纳米、2纳米的高端货。 军用设备最看重稳定和抗干扰,哪怕是28纳米、90纳米的老工艺,设计到位照样好用。S-400防空系统和苏-35战机的雷达,用的就是这类耐造的芯片,实战中从没掉过链子。 民用领域更实在,汽车、电网、通讯这些日常刚需,350纳米的芯片就足够了。巧的是,俄罗斯首台国产350纳米光刻机已经完成测试,刚好能覆盖这些场景。 这种“按需匹配”的思路太关键了,直接绕开了必须依赖高端光刻机的死胡同。毕竟350纳米工艺诞生几十年,技术成熟还便宜,完全够用。 当然俄罗斯也没躺平,政府砸了25.4亿美元专项预算,目标是2030年实现70%芯片设备和材料国产化。 现在已经启动了41个研发项目,还规划了43个新项目,路线图很清晰:先攻180纳米到28纳米,2026年启动130纳米光刻机项目,2028年冲击7纳米。 虽然目前最大芯片厂商米克朗才做到65纳米,和国际主流有差距,但这种步步为营的节奏,正在慢慢夯实自主基础。 更聪明的是它的合作布局,没有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中国已经成了它最核心的芯片供应方,2024年对俄芯片出口暴涨340%,占了它进口总量的89%。 小到莫斯科地铁的售票机,大到“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的制导舱,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集成电路。 两国还搞起了“能源换芯片”,俄罗斯用优惠油价换中国半导体设备,一年交易额就有120亿美元,双方都划算。 同时俄罗斯还在找备胎,和伊朗签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重点合作350纳米光刻技术,计划投8.7亿美元,2026年前实现自主生产。 这种“主渠道+备用方案”的组合,让西方的封锁很难真正起效。毕竟芯片产业烧钱又耗时间,俄罗斯经济有限,没必要跟中美韩硬拼高端赛道。 而且封锁从来都是双向的,俄罗斯握有能源王牌。2024年它是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天然气出口也稳居前列,没人愿意彻底撕破脸两败俱伤。 现在看,俄罗斯的策略很明确:不搞全面领先,但求关键自主。守住核心领域的需求,就守住了战略安全底线。 其实真正的技术自主,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根据自身实力找最优解。俄罗斯的例子证明,芯片产业不一定非要追最新制程,实用和可控才是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