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1-05 19:08:07

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拉进一个房间,指着一个放满钱的立柜:看到了吗,这里全是钱,你随便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的北京,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一间老屋,屋内静谧,空气中弥漫着墨香,齐白石年届高龄,身形虽显佝偻,但精神矍铄,仍时常在画案前挥毫泼墨,那些虾与荷花的形象栩栩如生,承载着他一生的艺术成就,这一天,他亲自邀请评剧演员新凤霞到家里做客,新凤霞刚满二十五岁,正逐步崭露头角,作为评剧舞台上的新星,她的唱腔与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齐白石与新凤霞的相识源于一次艺术交流活动,齐白石作为画坛泰斗,时常受到文艺界的崇敬与追捧,新凤霞在活动中表演了一段评剧,清亮的嗓音和生动的表演吸引了在场的所有人,齐白石第一次见到新凤霞就对她印象深刻,认为她不仅有天赋,更有一股难得的韧劲,此后,两人逐渐熟络起来,新凤霞对齐白石的画作充满敬意,而齐白石也欣赏新凤霞身上那种纯粹的艺术追求。   齐白石早年出身贫寒,靠着木匠手艺谋生,后来才因画画成名,虽然声名显赫,他的生活却始终简单节俭,用粗茶淡饭形容再恰当不过,新凤霞出身也不富裕,年幼时被卖到戏班,从小历经艰辛,因此两人之间有了某种天然的共鸣,新凤霞在事业初期收入并不丰厚,但她把大部分积蓄都用在学艺上,日子过得紧巴,她拜访齐白石时,总是带着最诚恳的态度,对艺术的专注让齐白石对她格外青睐。   这一日,齐白石将新凤霞带进房间,指向立柜,立柜的柜门打开后,内部塞满整齐的钞票,那是齐白石多年卖画所得,他将这满柜的钱郑重地展示给新凤霞,态度认真,齐白石深知,艺术道路上的开销不小,他希望用这份积蓄助她一臂之力,新凤霞站在柜前,感到意外而又不安,她明白齐白石的好意,但从未想过接受如此厚重的馈赠,齐白石的画在当时已经价值不菲,这些钱足够改变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   新凤霞的沉默是她内心的挣扎,她从未把学艺当成获取名利的手段,只是单纯地追求技艺的提升,她认为,能向齐白石这样的艺术大师学习,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恩赐,面对这满柜的钱,她的内心始终无法迈过接受的那道坎,齐白石的心意没有得到回应,他却没有感到失望,反而愈发敬重新凤霞的坚持,他转身从柜中取出一沓宣纸和几盒颜料,将这些递给新凤霞,表示这些是用来学画的必要工具,新凤霞没有推辞,她知道这是齐白石对她的信任与支持。   齐白石对新凤霞的欣赏,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评剧造诣,新凤霞每次拜访,总是提早到场,帮忙整理画室,认真听讲,专注临摹,几乎从不提及画作的经济价值,这样的纯粹在那个年代并不多见,齐白石对她的态度也因此格外不同,他愿意倾囊相授,不仅是绘画技法,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齐白石常说,艺术作品的灵气源于创作者本身的品格,新凤霞也将这些教诲深深记在心里。   两人的交往并非完全没有外界的议论,齐白石的名气太大,而新凤霞又是年轻演员,艺术圈内的猜测与流言从未中断,有人认为齐白石对新凤霞的偏爱超出了师徒关系,但他们的相处却没有任何超出师徒情谊的地方,齐白石的家人也曾担忧这段关系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但齐白石始终用行动证明,他对新凤霞的关怀只是出于对艺术后辈的欣赏与扶持。   新凤霞在评剧舞台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她的唱腔多了几分沉稳,表演也更加细腻,评剧界的同行们都说,她的艺术风格中似乎带着某种绘画的意境,这种变化来源于她对齐白石的学习与借鉴,新凤霞在数次获奖后,都会第一时间拜访齐白石,与他分享自己的喜悦,齐白石总是欣慰地笑着,鼓励她继续保持初心。   那间屋子里的立柜,后来被齐白石家人锁了起来,再也没有打开过,立柜中的钱是否被动用,外人始终不得而知,有人说,新凤霞一分未取,也有人认为她曾拿过其中的一小部分,用于支持评剧事业,但这些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段师徒关系的纯粹与真挚,早已远远超越了金钱的价值。    

0 阅读:49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