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女科学家吴健雄回国,见到周总理后:我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周总理顿了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1-05 19:08:17

1973年,女科学家吴健雄回国,见到周总理后:我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周总理顿了一下,说:“随便说嘛,没有关系!”她咬着唇,声音都有点颤:“我在美国这些年,父母先后去世,我连他们的坟在哪里都不知道,一直放心里难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吴健雄出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的一个开明家庭,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是一位教育家,创办了当地的明德女子补习学校,提倡女孩也要接受教育,吴健雄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进入苏州女子师范后,她在实验室第一次接触到物理仪器,深受吸引,逐渐对这一领域产生浓厚兴趣,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最初选择了数学专业,但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对物理更为热爱,随后转入物理系学习,大学期间,她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基础,为后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根基。   留学美国后,吴健雄进一步展现了自己的学术才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不仅钻研理论,还积极参与实验研究,她的学术能力很快受到导师和学术界的认可,博士毕业后,吴健雄在美国的科研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备受瞩目的物理学者,她的研究成果被刊登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奠定了她在核物理领域的地位。   在二战期间,吴健雄夫妇被邀请参与美国的军事科研计划,她的研究为原子弹的开发提供了关键数据,显示出她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卓越能力,尽管她的科研工作在美国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她始终关注着家乡的消息,她的桌上摆放着家乡紫薇树的照片,留学时父亲赠送的梅花瓣也被她一直珍藏,这些物品承载了她对故土的思念。   冷战期间,由于国际局势的原因,吴健雄多年来无法回国,她的父母在抗战结束后相继去世,但她因为无法返回中国而错过了与亲人告别的机会,她只能通过家人转述,得知父母的墓地在家乡的某片土地上,但具体位置始终无法确认,这个遗憾成为她内心深处一直无法释怀的痛点。   1973年,吴健雄终于有机会回到祖国,这是她离开中国三十七年后的第一次归来,回国当天,她带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里面是父亲当年手写的办学资料和几张全家福,她在机场望着熟悉的白杨树,仿佛在寻找记忆中的景象,她的归国之行不仅是探亲,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学术访问,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吴健雄与国家领导人会面,谈及她在美国的科研经历以及国际物理学界的新进展,她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找到父母墓地的愿望,国家对此高度重视,随后安排地方政府展开查找工作。   离开北京后,吴健雄回到了家乡太仓,她走在母校的校园里,感慨万千,三十多年的离别,让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既熟悉又陌生,吴健雄在母校与师生座谈时,讲述了国际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并亲自演示实验方法,她耐心解答学生和教师的提问,鼓励年轻一代投身科研事业,在她看来,科学研究不仅能够推动技术进步,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几个月后,吴健雄得到了关于父母墓地的消息,经过地方政府的努力,终于确认了墓址的位置,吴健雄来到墓地,亲手擦拭墓碑,并种下了一棵紫薇树,站在父母的墓前,她久久没有离开,这片土地承载着她最深的感情,也让她的思念有了归处,对于吴健雄来说,这不仅是一次个人心愿的实现,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   回国后,吴健雄开始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每次回到中国,她都会带来最新的科研资料和设备,与国内同行分享,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她举办了多场讲座,帮助年轻的科研人员掌握先进知识,为了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她捐赠了自己的积蓄,成立基金会,用于资助母校的发展,她认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科学人才,是对国家最有意义的贡献。   信息来源:故事连载《吴健雄》之十四 家国情怀(下)·中国计量大学官网·2022年6月24日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