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莫斯科党内大会上掷地有声,说俄罗斯不转向社会主义,不解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1-06 15:42:39

79岁的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莫斯科党内大会上掷地有声,说俄罗斯不转向社会主义,不解放乌克兰,就永远困在泥沼中,现场安静得像冬天的街道! 这位从 1993 年就掌舵俄共的老人,亲眼见过苏联的红旗在克里姆林宫落下,也亲手在废墟上捡起过社会主义的火种,他太清楚俄罗斯跌过的坑、踩过的雷究竟是什么来头。 1991 年那个改变历史的日子,久加诺夫还在苏共中央的办公室里,红旗飘落的声响里,藏着他后来念叨无数次的 “背叛”—— 不是历史推着苏联倒下,是少数人把工农群众攒下的家底拱手让人。 紧接着叶利钦搞的 “休克疗法”,简直是给刚摔懵的俄罗斯又补了几记重拳,说好的市场化改革变成了一场掠夺式的狂欢。工业生产直接腰斩,95% 的商品门类都在萎缩,连日用消费品都跌了 55%,曾经能造飞机导弹的国家,70% 的食品要靠进口,机械、电子这些看家本事的行业几乎全军覆没,活像个被抽走筋骨的巨人。 老百姓的日子更是从云端跌进泥里,1992 年一年间实际收入就掉了 56%,消费水平直接退回六十年代。职工工资看着涨了 11 倍,物价却疯涨 25 倍,等于越干活越穷,还有大批人根本领不到工资。 最惨的是那些攒了一辈子钱的老人,卢布贬得像废纸,5000 多亿卢布的存款蒸发,涉及 200 多万储户,不少退休老人只能揣着空钱包去翻垃圾箱找吃的。肉蛋奶这些寻常吃食成了奢侈品,1991 年人均一年还能吃 66 公斤肉,到 1996 年就只剩 51 公斤,奶和奶制品从 349 公斤跌到 247 公斤,反倒是土豆吃得越来越多,从 98 公斤涨到 114 公斤,这哪是改革,分明是饿肚子。 更荒唐的是私有化,把 70 年积累的国有资产当白菜卖。莫斯科 “吉尔” 汽车制造厂值 10 亿美元,被私人财团购走时才花了 400 万美元,最后经营不善还得政府再花钱收回来;化工进修学院那套值 1 亿美元的房产,800 万卢布就易了主。 1993 到 1996 年四年里,私有化收入连 GDP 的 0.04% 都到不了,却让旧官僚和影子经济成了赢家,他们把管理权直接变成所有权,催生了一群连经营都不会却擅长挥霍的 “红色资本家”,55% 的资本和 80% 的股票都落到了境内外犯罪集团手里,2/3 的资源富集区被黑手党控制,这哪是造富,分明是养蛀虫。 就是这时候,久加诺夫牵头组建了俄共,抱着社会主义的火种在废墟上站了起来,他太清楚,那种把多数人利益当祭品的制度,根本撑不起一个国家的未来。 如今俄罗斯的经济看着有起色,2024 年 GDP 预计增长 3.9%,号称比发达国家还快,但这增长更像吹气球,一戳就露馅。工业增长靠的是军工撑场面,制造业看似涨了 7.9%,可采矿、铁路这些基础部门一直在衰退,石油开采量还降了 2.6%。 所谓的需求旺盛根本是供需失衡,居民实际收入涨了 8.6%,可供给跟不上,通胀一路飙到两位数,居民通胀预期都到 13.4% 了,央行只能把利率加到 21%,比 2022 年冲突刚爆发时还高,普通人贷款难、存钱亏,日子依旧紧绷。 更要命的是劳动力缺口高达 150 万,失业率低到 2.4% 不是因为就业好,是能干的人要么去了前线要么流到了国外,产能利用率超 80% 却没人干活,这种增长根本不扎实。 外贸顺差虽有 167 亿美元,却是靠进口下降 5.3% 换来的,很多关键零部件进不来,工业升级根本是空谈。更烧钱的是俄乌冲突,2025 年国防预算飙到 13.5 万亿卢布,合 1450 亿美元,占 GDP 的 6.3%,比 2021 年翻了近 4 倍。 前线每天消耗上万发炮弹,合同兵一年能拿 520 万卢布,是莫斯科人均收入的 4 倍,这些钱都得从纳税人腰包里掏,民生投入自然被挤得越来越少,这不就是久加诺夫说的 “泥沼”?越陷越深还找不到出路。 军费占了 GDP 的 6.3%,工业全围着军工转,能源出口被制裁盯着,国内通胀高企、劳动力短缺,这不就是恶性循环?久加诺夫太明白,不打破西方用乌克兰套住俄罗斯的枷锁,不回到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能照顾工农利益的社会主义道路,俄罗斯就算暂时靠能源和军工撑着,早晚还得摔跟头。 那些说他守旧的人忘了,苏联时期从没有过退休老人翻垃圾箱的日子,也没有过国有资产被贱卖的荒唐;那些觉得社会主义过时的人,没见过 “休克疗法” 里饿肚子的滋味,没经历过卢布变成废纸的绝望。 久加诺夫握着三十多年的账本,看着现在高通胀、高军费、高制裁下的俄罗斯,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带着重量。现场的安静里,是多少人想起了过往的教训,又看清了当下的困局 —— 这泥沼从来不是天生的,是走偏了路才踩进去的,而要爬出来,或许真得回到那条曾让苏联站稳脚跟的路上去。

0 阅读:0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