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始算账,从欧盟收割6500亿美元、日本收割5500亿美元、韩国收割350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1-06 15:42:39

特朗普开始算账,从欧盟收割6500亿美元、日本收割5500亿美元、韩国收割3500亿美元、英国2000亿美元、中东3国3.2万亿美元,可是却从我们这吃了闭门羹,这才是他面对中国总是破防的基本原因。特朗普举着关税大棒,向全世界发出威胁,根本目的就是要钱。 美国薅羊毛的套路早就玩得炉火纯青,核心就是靠 “美元潮汐” 来回折腾:美联储先放水撒钱,低息贷款像洪水一样涌进新兴市场和盟友国家,等这些国家的经济绑上美元战车、借上瘾了,再突然加息抽走资金,留下一地鸡毛任其收割。 上世纪 80 年代对付拉美就是这招,先是给墨西哥这些国家放低息贷款,看着他们把钱砸进基建和制造业,等债务规模堆到 GDP 的一半以上,美联储突然把利率从 6% 飙到 20%,墨西哥瞬间扛不住,1982 年宣布无力偿还外债,整个拉美债务总额突破 3400 亿美元,经济直接停滞,原本增速飞快的工业化进程戛然而止,硬生生耽误了十年发展,美国资本则趁机低价收购当地优质资产,赚得盆满钵满。 90 年代这套路又用到了东南亚,热钱疯狂涌入泰国、韩国,把曼谷的房价炒到天上去,短短五年里泰国私人部门外债从 100 亿美元飙到 850 亿美元,可外汇储备才 360 亿美元,根本顶不住资本抽逃。 等美联储一加息,索罗斯这些资本大鳄跟着做空泰铢,泰国央行撑了没几个月就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泰铢一天贬值 20%,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整个东南亚一夜回到解放前。韩国更惨,为了求 IMF 救助,被迫答应开放金融市场、卖掉国企,连三星都差点被美国资本控股,这羊毛薅得连骨头都快不剩。 到了特朗普这儿,干脆懒得搞长期布局,直接把关税当 “提款机”,对着盟友下手比外人还狠。对欧盟他算得最精,2025 年逼着签的关税协定里,美国对欧盟输美商品加征 15% 关税,欧盟却得零关税敞开大门,还得承诺加投 6000 亿美元,再买 7500 亿美元的美国油气和军火,这 6500 亿美元的收割额里,光是能源和武器的 “溢价” 就占了大半。 日本更没反抗余地,为了减免关税被迫承诺 5500 亿美元投资,而且 90% 的收益都得归美国,要知道日本对美出口占比高达 20%,汽车产业 30% 的市场都靠美国,加征关税就是掐脖子,只能乖乖掏钱。韩国更憋屈,3500 亿美元的投资承诺背后,是出口增速直接腰斩,毕竟韩国出口占 GDP 超 40%,根本不敢跟美国硬刚。 中东那三个国家的 3.2 万亿美元更像是 “保护费”,沙特给特朗普家族送 80 层的酒店项目,卡塔尔开发他冠名的高尔夫社区,本质都是用财富换美国的安全背书。 特朗普自己还把这套玩成了家族生意,关税政策朝令夕改,他女婿靠做空美股一天赚 57 亿,儿子的比特币矿场等着上市捞钱,发行自己形象的卡通 NFT 一天卖光赚了几百万,把国家权力变成了家族的 “提款机”。 可这套到中国这儿彻底失灵了。首先中国早就看透了美元潮汐的套路,手里攥着 3 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还搞了外汇管制,资本想自由进出没那么容易,美联储加息时中国不仅没跟着慌,反而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跟不少国家搞起了本币结算,从根源上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更关键的是中国经济根本不缺美国这个市场,对美出口只占总出口的 11%,比起日本欧盟 20% 以上的依赖度,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特朗普加征关税,中国直接对等反制,你加税我也加,美国农民的大豆高粱卖不出去,能源企业丢了订单,最先喊疼的反而是美国本土产业。 特朗普试过用稀土卡脖子,结果中国直接加强稀土出口管制,新增管制物项还把技术设备都算上,军用领域彻底卡死,要知道美国军工产业 90% 的稀土都靠中国,没了原料再先进的武器也造不出来。 他还想靠制裁施压,中国直接把 10 多家跟台当局搞军事合作的美企列入 “不可靠实体清单”,交通运输部还对美舰收 “特别港务费”,每一拳都打在痛点上。 最让特朗普窝火的是,中国不买美国大豆高粱没关系,转头就跟巴西、阿根廷签大单,不卖稀土也不是彻底断供,民用领域正常申请还能买,就是卡着军用的脖子,这种精准反制让他的关税大棒成了废柴。 看着欧盟日本乖乖掏钱,中东送上门来合作,唯独中国油盐不进,还能反手反制,特朗普能不破防吗?他在社交平台写长文抱怨中方 “异常敌意”,威胁要大幅加税还取消会谈,可狠话放完啥用没有 —— 中国不买他的农产品,美国农场主抗议不断;中国不卖稀土,美国军工企业急得跳脚;想靠科技制裁,中国反而加速搞自主研发,芯片、新能源领域全在突破。 这哪是吃闭门羹,分明是自己的捞钱套路被彻底看穿,连霸权的遮羞布都被扯下来了。毕竟以前薅羊毛都是找软柿子捏,碰到中国这种有完整产业链、有外汇储备、有反制手段的硬茬,那套威胁要钱的把戏自然玩不转,破防不过是必然结果。

0 阅读:0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