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

如梦菲记 2025-11-06 16:10:32

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澳门何家也参加了,唯独李嘉诚两个儿子没有参加,为什么不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火炬传递本身是件喜事,但这次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仪式有多隆重,而是谁来了谁没来,李家诚拿着火炬跑过中环,郭基辉熟练地完成交接,郑志雯全程保持优雅姿态,何超琼、何超凤姐妹俩还专门拍了合影。   连79岁的霍震霆都精神抖擞地完成了自己那一棒,这些香港商界的标志性人物齐聚一堂,场面确实难得。   可就在这样一个象征粤港澳融合发展的重要时刻,曾经被称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家族,连个人影都没有。   不是李泽钜太忙,也不是李泽楷抽不开身,而是他们压根就不想来,一个家族对待地方性重大活动的态度,往往能说明他们的心在哪里。   更讽刺的是,就在火炬传递热度最高的那几天,长江集团中心楼下还发生了泼红油事件,一个内地男子专程跑来要见李嘉诚,被拒绝后直接动手,保安都受了伤。   警方说这已经是第三次了,长实不得不申请禁制令,这种事情放在以前根本不可想象,那个时候的李嘉诚走到哪里都是受人尊敬的“超人”,现在却要靠层层安保才能保证安全。   其实仔细想想,李家这些年的选择早就埋下了今天的种子,当其他家族都在大湾区加码投资的时候,李家却忙着往外撤,上海的写字楼卖了,广州的商场也卖了,换来的钱全部投向欧洲。   英国的电网、荷兰的天然气、伦敦的写字楼,李家在海外的布局确实够大手笔,但问题是,当你把七成以上的资产都放在别人的土地上,你还能指望自己在香港有多少话语权吗?   商人逐利天经地义,但逐利的方式有很多种,新鸿基的地产项目一直扎根香港,周大福在大湾区搞医疗教育,恒基兆业继续拿地建住宅,何家的文旅项目覆盖珠海、深圳。   这些家族都明白一个道理,和脚下这片土地绑在一起,才是最稳妥的长期投资,他们参加火炬传递不只是走个过场,更是在向外界释放信号:我们的根在这里,未来也在这里。   反观李家,除了屈臣氏的店铺还在正常营业,你很难再找到他们在大湾区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大项目,跨境理财通推出的时候,别家都在和内地银行谈合作,李家的银行一点动静都没有。   北部都会区建设这么大的机会,郭家、郑家都积极拿地,李家还是保持沉默,不是他们没有实力,而是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机会。   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来,李嘉诚当年捐建医学院的时候,香港人真心觉得他是自己人,是那个从贫穷中奋斗出来、带着大家一起致富的传奇人物。   但当他开始大规模撤资,当他的儿子公开说“英国是我们的家”,这种信任就开始动摇了,公众对企业家的认可从来不是因为他们赚了多少钱,而是因为他们愿意和这片土地共进退。   火炬传递看似只是个体育活动,实际上是一次集体表态,来的人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立场,没来的人也同样用缺席表达了态度。   大湾区的发展大势已定,政策红利一波接一波,市场机遇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选择缺席,本质上就是选择了和这个趋势保持距离。   李嘉诚现在90多岁了,深水湾的豪宅装着高压电网,出门带8个保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大概没想到,自己辛苦打拼一辈子建立起来的形象,会在晚年遭遇这样的质疑,更没想到的是,当年那些跟着他学做生意的后辈,如今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时代变了,规则也变了,那种靠资本腾挪四处套利的玩法越来越行不通,政策更看重的是实际贡献和长期投入。   愿意扎根本地、服务社区、参与建设的企业会得到更多支持,而那些只想着赚快钱就走的,迟早会被边缘化,李家现在的处境,恰恰就是这种转变的缩影。   说到底,一个家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不是靠财富榜上的排名维持的,而是靠和社会的真实连接。   当这种连接断裂,再多的钱也买不回信任和尊重,李嘉诚心里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不知道他是否还有机会去弥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