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白送3小时免费电?别急,背后藏着让美元坐不住的金融大招! 说实话,2025年11月澳洲这波操作真让人看不懂,又让人忍不住喊绝。 从2026年7月起,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东南部和南澳的家庭,装个智能电表就能每天蹭3小时免费电。 租房的、住公寓的都能沾光,中午给电动车充电、开洗碗机,一年能省800澳元电费,这羊毛也太好薅了! 我就纳闷了,澳洲咋突然这么大方?难道真是家里有矿(哦不,有太阳能)任性? 其实根本不是土豪炫富,是澳洲电力市场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白天太阳能多到用不完,电网消纳不了,电力批发价能跌到负数,相当于发电方倒贴钱送电。 可一到早晚用电高峰,电价又跟坐火箭似的飙升,普通家庭扛不住啊! 更要命的是,澳洲通胀率3.2%,比美国还高,新南威尔士州水电费去年以来涨了30%,维多利亚州涨20%。 经济增长才1.4%,老百姓兜里没钱,电费还一个劲涨,政府不拿出点真招真不行。 话说回来,这免费电政策能落地,真不是澳洲自己玩儿得转,背后全是中国新能源技术在撑着。 中国电建在塔斯马尼亚建的牧牛山风电场,48台风机转了4年,发了20亿千瓦时电,够6.3万户家庭用。 还装了17台鹰类监控系统,发电和环保两头都顾到了,这操作倍儿靠谱! 宁德时代给西澳送了950套集装箱式液冷储能系统,阳光电源在南澳建的储能项目,直接成了当地第二大储能设施。 就连澳洲街上跑的电动车,80%以上都是中国产的,比亚迪一家就占了插混市场45%的份额。 技术给力还不够,最让人叫绝的是背后的金融暗棋——这波合作绕开美元了! 2025年1到8月,澳洲从中国进口逆变器花了17.8亿元人民币,人家没换美元,直接用人民币结账。 要知道澳洲才两千多万人口,这进口规模在发达国家里绝对少见。 关键是中澳签了200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相当于给能源合作上了双保险。 以前国际贸易都得看美元脸色,现在中澳能源合作直接用本币结算,美元想插一脚都难! 我觉得吧,这事儿根本不是简单的“送免费电”,是中澳合作玩出了新高度。 当年2014年,澳洲还对中国光伏产品搞反倾销调查,结果没几个月就撤了,为啥? 还不是中国技术靠谱、价格实在,澳洲离了咱玩不转新能源转型。 现在好了,从光伏板到风电场,从储能系统到智能电网,中国给的是全套解决方案,不是单纯卖货。 中国企业还在当地雇人、守环保标准,跟澳洲实现了双赢,这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放眼全球,去美元化早就不是新鲜事了,但中澳这波能源+金融的组合拳,打得是真漂亮。 免费电能不能成全球趋势不好说,但有一点肯定没错:谁掌握新能源技术,谁就有话语权。 谁能在合作中打破美元垄断,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中国现在既输出技术,又推动本币结算,这“走出去”的路子越来越宽了。 澳洲这波免费电,表面上是给民众发福利,实则是给中国技术和人民币结算打了波活广告。 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多国家跟着学,毕竟省钱又靠谱的合作,谁不爱呢? 最后说句实在的,这事儿也给咱提了个醒:核心技术在手,合作才有底气;金融渠道畅通,合作才能长久。 期待以后能看到更多中国技术+本币结算的跨国合作,让美元霸权再凉一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