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荷兰政府官宣关键决定! 当地时间11月6日,全球科技产业链博弈再生波澜。此前,市场普遍期待中国的稀土优势能推动荷兰ASML在光刻机供应上妥协 无锡芯片厂的采购老陈,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官宣文件,手指把鼠标攥得发白。他为了1980i型号DUV光刻机的订单,已经跟ASML中国区对接了八个月,客户那边5G基站芯片的订单催得火急,厂里生产线就等这台设备投产,现在荷兰新规一出来,所有努力全泡汤了。“14纳米及以上DUV全禁,连审批都要90天,这不是明摆着不让卖吗?”老陈在部门群里发了句牢骚,秒收二十多条附和,其中一条是技术员的吐槽:“我们连配套的计算光刻软件都被‘一刀切’管制了,这是要断我们活路?” 荷兰这次的新规来得又快又狠。之前大家还盼着中国稀土能拿捏住ASML——要知道,ASML单台光刻机得用10公斤以上稀土磁体,镜头抛光还离不开中国高纯度铈基材料,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咱们这儿,他们的库存撑死了也就用八周。可谁能想到,荷兰直接跟着美国的节奏,把出口限制从7纳米下调到14纳米,连1970i这种中阶机型都要许可证,完全不管ASML的死活。 ASML其实比谁都急。中国市场占了他们全球DUV销量的35%,2024年对华营收占比高达28%,其中近九成是DUV设备的贡献。老陈之前跟ASML的销售聊过,对方直言“中国是不能丢的市场”,他们本来计划在苏州建技术服务中心,还备了5亿美元零部件,就是想留住客户。现在政府一纸禁令,不仅手里的订单交付不了,荷兰本土12万半导体从业者里,20%的岗位都跟对华贸易直接相关,长期断供迟早要引发裁员潮。 可急也没用,荷兰政府明显被美国绑上了战车。这些年美国拉着日本、荷兰搞芯片封锁,一会儿建“芯片四方联盟”,一会儿更新管制清单,就是怕中国半导体技术起来。荷兰夹在中间两难,一边是盟友压力,一边是本土经济利益,最后还是选了牺牲ASML。有消息说,ASML为了绕开限制,刚推出的NX2000系列机型特意微调了参数,客户花800万美元适配就能做7纳米芯片,可这种“曲线救国”的办法,对老陈这样等设备投产的厂家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 老陈没纠结多久,就被厂长叫去开会,主题就俩字:换路。国内不是没准备,上海微电子的28nm光刻机良率已经冲到90%,成本才是ASML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今年计划交付10台以上。“虽然制程比预期差一点,但至少不受人卡脖子。”厂长拍板定了调,老陈当天就联系了上海微电子的对接人,对方说最快三个月就能交货,比等ASML的审批靠谱多了。 这事儿也让老陈彻底明白,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之前咱们总想着“花钱买技术”,可人家根本不卖给你核心的。现在好了,荷兰的禁令反而加速了国产替代,中芯国际已经加大了和国产设备商的合作,不少之前依赖进口的厂家,都开始转向国内供应链。老陈算了笔账,就算用国产设备,虽然初期要适配调整,但长期来看,不用看别人脸色,也不用怕政策变动,反而更稳。 荷兰可能没算清一笔账:中国占全球半导体市场38%的份额,中低端芯片需求超过70%,这正是DUV设备的核心战场。他们主动放弃这块蛋糕,反而给了国产设备成长的机会。现在上海微电子的订单排到了明年,国内稀土管制也已经升级,含0.1%中国来源稀土的光刻机类货物,都得要许可,这才是真正的主动权。 老陈现在每天盯着上海微电子的生产进度,虽然还有很多挑战,但心里踏实多了。这场科技博弈,从来不是谁卡谁的脖子,而是谁能沉下心搞自主研发。荷兰的决定看似狠辣,实则倒逼我们加快脚步,等国产光刻机全面成熟那天,谁后悔还不一定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