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

文山聊武器 2025-11-07 17:59:06

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没想到的是,华师大的录取分数线才189分,而北大的分数线也只有270分,有人故意调侃他:你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1977年高考恢复,全国考生达570万,湖北农村报名点设在乡政府,戴建业早早登记。那年考试在冬天举行,他用旧教材自学,数学语文政治英语轮番攻关,分数出来是289,在当地考区名列前茅。填志愿时,招生简报只到县一级,乡村获取不便,他拿到湖北高校名单,华中师范大学作为师范类学校被推荐。班主任建议选师范,毕业分配有保障,他据此填报第一志愿。 录取线公布,北京大学定在270分,华中师范大学只需189分,他的分数本可直奔顶尖院校,却因消息不通卡在本地选项。那个年代,通讯靠邮路和口传,农村考生难获全国数据,志愿表一交就定局。录取通知寄到,他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大学阶段学习。那次选择虽有偏差,却让他接触到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逐步适应高校节奏。 高考那年,录取率低,竞争激烈,戴建业的分数在农村已属翘楚。志愿填报无电子系统,全凭纸质表和有限指导,误差常见。他入学后,专业课涉及古典文学,逐步深入唐宋诗词领域。分数差距事后传开,同学间议论,但这没影响他专注学业。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强,他从中获益,奠定学术基础。那段经历反映出时代信息不对称对个人的影响,许多类似考生面临同题。 大学毕业,戴建业分配到中学教语文,后深造攻读研究生,专攻唐诗研究。八十年代,他出版多部著作,分析李白杜甫作品,观点注重文本细节,获同行认可。九十年代转入高校任教,以独特方式讲解古诗,结合生活例证,让学生易懂。进入新世纪,他的课堂视频上网流传,吸引大量观众,重燃诗词热情。 他获多项教学奖,学生遍布教育界,推动古典文学普及。退休后,继续参与讲座,分享研究心得。家庭方面,他在校遇妻,两人共同兴趣相投,生活稳定。那次高考选择虽非最优,却导向教学岗位,让他发挥所长。

0 阅读:5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