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萧条,因为财富在9%美国人手中印度经济萧条,因为财富在1%印度人手中日本经济萧条,因为财富在12%日本人手中韩国经济萧条,因为财富在10%韩国人手中越南经济萧条,因为财富在5%越南人手中 先说美国,这地方财富分配问题老生常谈了。根据世界不平等数据库的数据,2023年美国顶层10%人口占有全国财富的70%左右,虽然标题说9%,但实际数据显示顶层那群人控制的份额差不多这个数,穷人那边就剩点渣渣。 为什么经济萧条?简单讲,富人钱多但不爱乱花,他们更倾向投资金融资产或者囤积房产,导致实体经济缺血。底层民众工资增长慢,消费能力弱,买不起车房,零售业和服务业就跟着遭殃。 美联储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GDP增长预计只有2%左右,比疫情前低不少。失业率表面低,但实际很多中产转行做零工,收入不稳。财富集中还放大种族差距,黑人和拉美裔家庭财富中位数远低于白人,社会不满情绪高涨,影响投资信心。企业看到需求弱,就不敢扩产,创新也慢下来。相比北欧,美国这模式让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 转到印度,情况更扎心。标题提到财富在1%印度人手中,根据福布斯2025年印度百富榜,顶层1%占有全国财富的40%以上,底层90%分剩的不到一半。印度经济增速快,2025年预计7%,但这增长主要靠基础设施和出口,普通人沾光少。 青年失业率高得吓人,2025年8月PLFS数据显示,15-29岁年轻人失业率14.6%,整体失业5.1%。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正式工作,只能干零活或者回农村种地。为什么?财富集中让教育和技能培训资源向富人倾斜,穷孩子上不起好学校,出来竞争力弱。富豪像穆克什·安巴尼,2025年财富1050亿美元,靠信实集团垄断能源和电信,家族企业吸金能力强,但底层青年月薪才8000卢比左右,买摩托车都费劲。 经济增长红利没普惠,社会流动性低,穷人翻身难。印度政府推Make in India,但就业岗位多是低端制造,工资不高。财富差距拉大还引发通胀压力,穷人生活成本涨得快,消费更缩水。相比瑞士,印度这分配模式让经济基础不稳,随时可能爆雷。 日本呢,财富在12%日本人手中,实际数据从OECD看,顶层10%占有50%财富,接近标题描述。日本经济长期低迷,2025年增长预计1%出头。原因之一是财富集中加剧老龄化问题,富人多是老年企业家,钱投在保守资产上,不愿冒险创新。年轻人就业难,毕业生挤在东京找工作,但工资低,房价高,消费意愿弱。 政府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青年失业率虽低,但非正规就业多,很多人做临时工,收入不稳。财富差距让社会保障负担重,养老金缺口大,税收压力转嫁中产。企业投资犹豫,技术升级慢,出口竞争力降。跟挪威比,日本这模式让经济像老牛拉车,劲头不足。 韩国类似,财富在10%韩国人手中,顶层10%控制45%财富。韩国经济依赖三星LG等财阀,这些大家族吸金多,但底层民众分羹少。2025年韩国GDP增长预计2.5%,但青年失业高,15-29岁达9%以上。 毕业生竞争激烈,很多读硕博却找不到匹配工作,只能进中小企业拿低薪。财富集中放大房价泡沫,首尔公寓贵得离谱,年轻人买不起房,结婚生子都推迟,人口老化加速。消费内需弱,企业靠出口维生,但全球贸易波动大,风险高。政府推新政刺激就业,但效果有限。相比北欧,韩国这分配让经济增长不均衡,底层不满多。 越南财富在5%越南人手中,顶层5%掌握大量资源,财富Gini系数0.37左右。越南经济增速快,2025年预计6.5%,靠外资制造业,但财富集中让农村城市差距大。青年失业率不高,但就业质量差,很多进工厂拿低工资,技能提升慢。富人多是地产和出口企业主,钱没流向教育医疗,底层孩子机会少。消费增长慢,内需拉不动。政府吸引外资,但分配不均让社会稳定隐患多。 对比瑞士、挪威和北欧,这些地方财富不集中,顶层10%占有30-35%份额。瑞士2025年百万富翁比例高,但整体平等,Gini低0.32。经济繁荣靠精密制造和金融,福利全覆盖,居民消费稳。挪威顶层占有30%,靠石油基金分红,教育医疗免费,经济增长3%以上。 北欧模式强调税收再分配,高税率让富人钱回流社会,投资教育创新。丹麦芬兰类似,财富差距小,幸福指数高,经济活力强。为什么繁荣?平等让消费基盘大,社会信任高,企业敢投资,创新多。相比标题那些国家,北欧证明分散财富能带长期增长。 美国日韩情况比印度好点,底层有基本福利,失业率低,但财富差距还是大,和北欧比差远。北欧财富不集中,居民享受均衡生活,经济稳健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