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8年,两个侍从为蔡京扇风,蔡京觉得二人辛苦,于是在二人的扇子上,各写了四个字。几天过后,这两个仆从都发了一笔大财,蔡京一问才知道,原来有位王爷花了一千两银子,买下了那两把有他题字的扇子。 北宋汴京的夏天,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宰相蔡京家里,虽然放着用来降温的冰盆,但还是又闷又热。只能让两个年轻的佣人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大孔雀毛做的扇给他扇风。两人虽然满头都是汗,但手上的动作一点也不敢停。 正在写字的蔡京,可不是个简单人物。他是个在官场几经起伏的老手,更是个靠书法就能名留青史的艺术大师。他早年跟着变法派,靠着出色的能力和精明,在复杂的党派斗争中一步步往上爬。 他虽然很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但更精通权术和讨好上司,正直的官员们都看不起他的为人,他也因此被罢过官。不过,每次失败他都能重新爬起来,总能找到办法再次回到权力中心。 而他那笔气势雄健、潇洒有力的书法,在当时已经非常有名,这不仅仅是他艺术上的成就,也成了他独特的政治资本。 这时,蔡京突然注意到身后那两个满头大汗的年轻人,虽然很累却还努力保持着恭敬的样子,也许是心情好,也许是一时心软,他温和地招招手:“把扇子拿过来。”接着,他重新蘸饱了墨,想了想,就在这两把普通的扇子上分别写了“清风徐来”和“心旷神怡”。 写完,他随意地把扇子还给他们,淡淡地说:“扇风辛苦了,这个就当是给你们的报酬吧。” 几天后,府里开始流传一件稀奇事。那两个得到题字扇子的佣人,居然都发了一大笔财,消息最后传到了蔡京耳朵里。他把两人叫来问,才知道,前几天端王赵佶来府上做客,在花园里碰见拿扇子的他们,居然直接开口,愿意用一千两银子的天价,买下这两把原本不值钱的普通扇子。 赵佶是神宗的儿子,哲宗的弟弟,身份贵不可言。但他对政治权力的兴趣,远不如对艺术天地的痴迷。他流连于笔墨丹青、珍玩古董之间,是一位极致风雅的艺术天才与收藏家。他自创了“瘦金体”,他的绘画逼真传神,他的王府更像是一个顶级的艺术沙龙,汇聚了当时的文人墨客。 历史好像开了个巨大的玩笑,这位本该逍遥自在的王爷,却因为哥哥去世,被迫当上了皇帝,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但他管理国家的能力,远远比不上他欣赏艺术的眼光。 而蔡京当时听完端王买画这件事后,虽然只是微微一笑,但他心里却不像表面上这么平静。这个在官场混了大半辈子的老手,从这笔看似风雅的交易里,清楚地看到了:端王对他书法的这种狂热喜爱,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的欣赏,更像是一种艺术上的知己之情。 这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位王爷的情感和喜好是可以被深刻影响,甚至是可以被精准把握的。 果然,不久之后,宋徽宗这位艺术天才皇帝没有忘记那个能写出让他无比着迷的字的大臣。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蔡京几次起落,却总能靠着徽宗的赏识重新掌权。他们君臣二人,一个把书法推向了顶峰,一个把绘画带到了极致,共同创造了极其辉煌的艺术成就。 然而,在现实的政治舞台上,艺术家之间的这种默契却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宋徽宗沉迷于自己的艺术世界,把越来越多国家大事交给蔡京处理;而蔡京则利用皇帝的信任,大肆打击反对派,推行搜刮民财的政策。他们曾经是扇子两面的知音,最后却成了国家走向灭亡的推手。 信源:蔡絛《铁围山丛谈》 文|一阳 编辑|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