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把全部11艘航空母舰开过来和我们打,我们能不能挡住?说白了,第一岛链内,美国海军来多少灭多少,中国海军负责打扫战场,出了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内,中美海军同归于尽,第二岛链之外,中国海军全灭,美国海军略有损失。 美国航母想悄悄摸到我们家门口搞偷袭,这事儿基本可以歇菜了。现在中国的天基卫星系统一天到晚盯着太平洋,那些高分辨率的光学卫星、雷达卫星,再加上海洋监视卫星,组成了一张天网。 航母战斗群那么大的目标,带着一堆驱逐舰、补给船,产生的热信号、电磁信号、还有尾流,在天上看来就跟黑夜里的篝火一样显眼。咱们的天波超视距雷达也不是吃素的,隔着几千公里就能捕捉到海面上的动静。 更别提还有无数无人侦察机、水下声呐阵列和渔船改装的情报船,整个西太平洋对我们来说几乎是透明的。只要美国航母编队一从关岛或者夏威夷出来,咱们这边指挥中心的屏幕上立马就得亮红灯,根本不存在什么突然袭击的可能性。 但是,发现归发现,怎么打才是关键。美国航母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把几百架F-35C、F/A-18这些舰载机推到咱们家门口。 这些飞机作战半径上千公里,意味着航母根本不用冒险冲进第一岛链,它可以在菲律宾海或者日本南部海域悠哉游哉地“踹门”。 舰载机挂载着“战斧”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一波次就能发动饱和攻击。这时候,压力就给到了咱们的防空反导系统这边。红旗-9B、红旗-22、海红旗-9B,还有陆基的S-400,这些导弹阵地就像一道道铜墙铁壁,但面对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的导弹和飞机,拦截难度极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数量对数量了,而是整个体系对体系的对抗,是咱们的预警机、雷达、电子战部队和导弹部队能不能无缝衔接,把对方的攻击波次给硬生生磨掉。 很多人觉得,咱们有东风-21D和东风-26这两款“航母杀手”,一打一个准。这确实是咱们的王牌,是改变游戏规则的“神器”。这两款弹道导弹从内陆发射,以超高音速再入大气层,末端还能机动变轨,理论上讲,现有防空系统很难拦截。 可问题是,发射一枚这样的导弹,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告“我要打航母了”,美国的卫星和预警系统会立刻捕捉到发射信号。 这就形成了一个恐怖的博弈:你敢发射,我就敢用核反击。所以,这些“航母杀手”更像是一种战略威慑,是悬在美国海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它不敢轻易把航母开到攻击阵位。真要到了全面开战的地步,这些导弹肯定会用,但那也意味着战争已经升级到了谁都无法控制的地步。 再说说航母本身,你以为它就是个靶子吗?一艘尼米兹级或者福特级航母,周围总是跟着好几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这些护航舰艇组成了密不透风的防空反潜网,标准-6、标准-3、海麻雀等各种防空导弹层层叠叠,还有“密集阵”近防炮做最后一道防线。想突破这个圈去攻击航母,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而且航母本身也不是吃素的,它搭载的电子战飞机EA-18G“咆哮者”,能对咱们的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行强力干扰,让你变成“瞎子”和“聋子”。在它制造的电磁迷雾里,咱们的导弹能不能找到目标,都得打个问号。所以,想靠几枚导弹就敲掉一艘航母,那是对美国海军百年积累的防空反导能力最大的误解。 咱们自己的海军这些年发展确实快,055大驱、052D驱逐舰、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还有即将服役的福建舰,实力今非昔比。在第一岛链内,依托岸基航空兵和火箭军的支援,咱们确实有主场优势。 咱们的歼-20、苏-35、歼-16这些战机,加上空警-500预警机,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空中保护伞。咱们的反舰弹道导弹、反舰巡航导弹、水雷,可以把这片海域变成一个“死亡陷阱”。美国航母编队要是敢闯进来,那绝对是自投罗网,就算不沉也得脱层皮。 可一旦出了这个范围,到了第二岛链,情况就完全反过来了。咱们的岸基飞机够不着,补给线拉得太长,而美国航母却可以凭借其机动性,选择战场和时间,从容不迫地发动攻击。 所以,战争从来不是单一兵器的对决。美国航母战斗群可怕,不在于那十一艘船本身,而在于它背后那个全球性的情报、监视、侦察(ISR)系统和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 它能实时调动太空的卫星、空中的侦察机、水下的潜艇,获取战场信息,然后通过数据链把目标信息分发给每一个作战单元。 咱们虽然有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但这个能力是否真的能在实战中完全瘫痪对方的作战体系,还需要检验。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流、数据链,是整个作战网络的韧性。谁的节点先被摧毁,谁的链条先被切断,谁就可能满盘皆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