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11月9日报道:“因果中国已证明自己有能力通过收紧关键稀土矿物的供应,将其对全球供应链的控制武器化。但中国手中的筹码却不只限于稀土,其遏制力已延伸至锂离子电池、成熟制程芯片和药物成分这三大领域。” 这事儿得从今年10月中国商务部连续发的几个公告说起,那阵仗可真是不小。当时外媒就炸锅了,说中国这手“以美之道还治其身”玩得溜,直接把出口管制的范围从稀土原材料扩大到了相关技术,甚至连境外生产的、只要含有0.1%以上中国重稀土成分的磁体和部分半导体材料,都得经过中国批准才能出口。 这招一下就打中了西方的七寸,因为你想啊,现在智能手机、电动汽车、战斗机啥的,哪个能离得开稀土磁体?中国控制了全球大约70%的稀土开采、90%的分离与加工以及93%的磁体制造,这底气可不是吹出来的。 但稀土的戏码只是开场。中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统治力,那更是让对手头疼。全球前五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清一色是中国企业,光看产能,中国就占了全球磷酸铁锂电池产能的94%,还提供了全球70%的加工锂产量。老外想绕开中国自己玩?难喽! 就像锂电正极材料,中国能大规模生产的同时,还把技术门槛越垒越高,今年7月中国直接把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列入限制出口目录,摆明了就是要守住核心技术优势。 说到成本优势,成熟制程芯片更是中国的一张王牌。美国不是拼命卡先进芯片的脖子吗?结果中国转头就在28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领域杀疯了。 中国供应商能把碳化硅晶圆的价格打到每片500美元以下,而美国Wolfspeed同样的产品要卖1500美元,一家德国芯片设备商的销售总监直呼“无法想象”。这种价格优势可不是靠补贴硬撑的,是中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本土设备和材料生态系统,连台湾地区的高管都承认,大陆现在不需要像美国应用材料这样的公司帮忙,自己能搞定复合半导体生产。 更绝的是,国际数据公司预测,到2025年,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的产能将占全球28%,2027年可能冲到39%。这可是全球芯片市场的大头啊,汽车和工业领域80%的芯片需求都在成熟制程,中国把这部分牢牢抓在手里,等于捏住了全球制造业的命脉。 而且中国这波操作挺巧的,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光会蛮干。你看啊,稀土管制重点针对的是可能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的物项,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说了,这是防扩散国际义务,合法合规的出口申请照样会批。 锂电和芯片领域也是,中国没傻乎乎只卖原材料,而是步步为营往上爬。比如锂电产业,早先只是产品出海,后来是产业出海,现在干脆资本出海,去海外拿矿权、建厂,甚至上市融资。这种打法让中国从跟着跑变成领着跑,像光伏产业,中国从技术引进到全球领先,如今硅片产量占全球97%,设备基本全国产化,反过来还能反哺半导体行业。 西方当然急眼啊,美国拉着澳大利亚签了850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想对抗中国。可专家一针见血:澳大利亚建稀土精炼厂的成本是亚洲的5倍,就算美澳联手,没个五年十年也追不上中国。 更打脸的是,中国自己还在不断突破,成熟制程芯片自给率十年里涨了快10个百分点,今年前10个月中国半导体出口额就冲到9300多亿元,预计11月就能破万亿。这说明美国这五年制裁,反而逼中国把全产业链架子搭齐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虽然单个环节还不是最顶尖,但合起来就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所以华尔街日报点出的这三个领域——稀土、锂电、成熟芯片,背后其实是一条逻辑链:中国靠几十年积累的产业链优势,已经把关键技术做成了“白菜价”但离了它又不行的必需品。 你制裁稀土,中国就扩到锂电;你卡先进芯片,中国就吃下成熟市场。这种遏制力不是硬碰硬的对抗,而是像水一样,你堵住这头,它就从那头渗出来。 最后结果呢?西方公司反而难受,像美国三大芯片设备商,因为丢了中国市场,股价暴跌过25%到35%。看来中国这筹码,还真不是简单靠资源垄断,而是扎扎实实的产业生态和控制力,这才是最让对手睡不着觉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