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不得要求教师承担上街执勤等任务”的消息在教育圈乃至全社会引发了热烈讨论。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强制要求师生参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像巡河护林、上街执勤、创城庆典、汇演展览这些,都不在教师的职责范围内。而且,还建立了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省级白名单总量一般控制在10项以内,每所学校每学期各类进校园活动不超过6次,这无疑给教师们松了一大绑。 说起教师承担非教学任务,那可真是有说不完的苦水。以前,不少学校都接到过各种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参与各类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比如文明交通执勤,教师们本来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却被拉到街头指挥交通,这专业跨度实在太大。还有防汛、上街打扫卫生这些任务,教师们忙得晕头转向,教学计划被打乱,备课时间被压缩,教学质量自然受到影响。更让人无奈的是,有些活动还要求教师打卡留痕、填报总结,甚至把参与情况与考核评优挂钩,这无疑给教师们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从教师职业的本质来看,他们的核心任务是教书育人。他们需要精心备课,把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需要批改作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然而,当非教学任务如潮水般涌来时,教师们就像被分身乏术的孙悟空,根本无法兼顾。一位一线教师曾无奈地说:“我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回家后还要批改作业、备课,常常熬夜到深夜。长期这样下去,身体真的吃不消。” 而且,这种非教学任务的摊派,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教师们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憧憬走上讲台,却因为这些与教学无关的任务而疲惫不堪,职业幸福感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优秀教师的流失,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教育部此次出台的措施,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明确了教师的职责边界,让教师们能够回归主业,专注于教学。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 当然,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不能只靠教育部门的一纸文件,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各部门在安排工作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避免把超出教师职责范围的任务摊派给学校和教师。学校也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任务,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家长们也应该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家身边有没有教师朋友被安排过这些非教学任务呢?对于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快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案例来源: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