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急了! 多次想让中国申办奥运会,可中国完全不搭理,主要原因还是西方国

红日观全局 2025-11-10 15:46:10

国际奥委会急了! 多次想让中国申办奥运会,可中国完全不搭理,主要原因还是西方国家太双标,而且国际奥委会太吸血,中国在2008年就深受其害。   对于中国来说,这不是简单的说“不”,这是一次清醒的判断,一种大国的战略从容。   摆在面前的现实环境、国际局势和自身发展阶段,都不支持再去办一届烧钱又“吃力不讨好”的奥运会。   中国这次没搭理国际奥委会,其实有多重考量,首先是账本问题,办奥运,听起来风光,背后的开支却是个天文数字。   2021年东京奥运会花了多少?154亿美元,最后日本政府不得不认亏,更早的蒙特利尔,光是还债就用了整整30年。   中国不是没办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得漂亮,但当年投入的规模和后期的维护成本,现在回头看,那真是“花钱买吆喝”。   而且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早已不缺“奥运加持”,地铁、高铁、体育馆、城市更新,有的早就有了,没必要再靠一场奥运来“拉一把”。   更重要的是现在国家发展的重心已经不在城市面子工程上了,而是放在了科技创新、民生福祉、产业升级这些更实在的事情上,钱要花在刀刃上,奥运会显然不是那个“刀刃”了。   更何况现在的办赛理念也变了。以前讲排场、拼规模,现在讲节俭、讲可持续,成都2025年世界运动会就是个新样本,场馆“零新建”,全程碳中和,还把体育和文旅融合得挺漂亮。   这种模式更适合当下的中国,既办了事,又不折腾老百姓,大家还真感受到了实惠,这种“办赛降级”是理性选择,不是后退。   但光是经济账还不是全部,真正让中国“兴趣缺缺”的,是国际奥委会那套越来越难以让人信服的“双重标准”。   就在2025年10月,印尼碰了钉子。因为拒绝给以色列体操选手发签证,国际奥委会立马就“断联”,不但暂停与印尼谈奥运申办,还建议别的国际体育组织也不要在印尼办比赛。   这套操作很快招来了批评,你说要保护运动员参赛权,可别的国家有类似情况的时候,怎么又选择“灵活处理”?   说到底,国际奥委会在一些政治敏感问题上,根本做不到一碗水端平。   这不是第一次,早在伦敦2012年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女双因为“消极比赛”被取消资格,而别的国家类似的“战略放水”却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选择性执法”早已让人心里有数。   更扎眼的还在反兴奋剂领域,美国出台了个《罗琴科夫反兴奋剂法》,可以对外国运动员“跨国抓人”,听起来像是国际正义的化身。   但问题是美国自己运动员被抓包的时候,却总能用“误服”“污染”这些理由轻轻带过,国际奥委会对此不置可否,形同默认,这种“自家孩子不打”的规矩,怎么能服众?   中国经历过2008年奥运会的“全力以赴”,对这套游戏规则早就摸得门清了,想让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重新办奥运,前提是这个组织得先把自己管好。   双标、偏见、政治化操作,如果不从根上改,光靠拉拢和口头承诺,谁还愿意再跳一次坑?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不需要再靠一场奥运来“证明自己”,2008年那一届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组织能力、基础设施、文化底蕴。   该亮的肌肉,早就亮过了,现在的中国,靠的是科技实力、经济规模、产业链韧性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不靠一场比赛赢掌声。   国家发展的方向也早就转了弯,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就业机会、医疗教育、食品安全,而不是奥运会能不能办得热闹。   就连老百姓的态度都变了,看比赛可以,但真要再花几千亿去办一次奥运,多数人会问一句:“值不值?”   中国政府的表态也很明确,奥运属于全人类,不该总是几个国家轮着办,机会应该留给那些还没办过、确实需要通过奥运来推动发展的国家。   这不是推脱,而是一种责任感,中国作为一个成熟的大国,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让别人上场。   这也不代表中国要“退出奥林匹克”。相反,中国依然是国际体育的重要参与者,未来可能会探索更多样的参与方式,比如联合承办、专注一些新兴项目,或者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办赛能力。   奥运精神不只是办比赛,更是通过公平和合作来增进理解和和平,这一点,中国始终不会缺席。   现在的中国,不是没实力,而是不想再为一个“名利不对等”的项目买单,理性、成熟、自信,这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   信息来源: 《网友建议成渝申办奥运会,成都回应》——金羊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红日观全局

红日观全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