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山由纪夫警告:首相高市早苗“主动挑衅中国,对日本不是福是灾难” 鸠山由纪夫不是一个喜欢哗众取宠的政治人物。他在任时强调东亚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与邻国建立稳定、和平的关系。 即使卸任多年,他依然活跃于公共事务,尤其密切关注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此次他直言高市早苗的外交立场是“主动挑衅”,并警告这不是日本的福音,而是通向灾难的开始,这种措辞在其一贯温和的风格中显得格外突出。 为何一位历经政坛沉浮的前首相会如此激烈地表达对现任政府的担忧?关键还是在于高市早苗的对外政策转向,尤其是对中国的态度,正在悄然改变日本与周边国家的战略平衡。 高市早苗在竞选期间就不掩饰其强硬立场,公开声称要强化对中国的“战略应对”,并在多个场合强调“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立场。 这种说法源自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但在日本政坛中竟被逐渐主流化。她的内阁组建后,国防预算持续上调,联合军演频率加快,尤其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日本国内媒体普遍解读为对中国崛起的“应对”,但在鸠山看来,过度的军事准备和外交挑衅,不是在守护和平,而是在制造新的危险。 日本地处东亚,地理关系决定了它永远无法脱离与中国的地缘联系。一旦中日关系失控,日本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经济依存度,还是相邻国家之间的民间交流,中日之间的联系早已密不可分。 在这种背景下,主动制造敌意、在外交语言上不断加码,不仅无法增强日本的安全感,反而可能诱发地区局势的不稳定。 回顾日本战后至今的对外政策演变,不难发现一个规律:每当日本政府内部鹰派势力抬头,外交对抗情绪升温时,最终受损的往往是日本自身的外交空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贸易摩擦、钓鱼岛争议以及近年来对台问题的频繁表态,都曾让日本陷入孤立境地。 高市政府似乎并未从这些经验中汲取教训,反而试图通过“对抗性外交”来塑造国家强硬形象,这种做法短期内也许能迎合国内保守势力的期待,但长远来看,却是在透支日本本就有限的外交筹码。 鸠山的批评,除了指出政策方向的问题,更深层是对日本政治生态的担忧。近年来,日本政坛保守化倾向愈发明显,对中国的认知也逐渐从“合作对手”向“战略威胁”转变,这种情绪在舆论场中不断被放大,使得理性声音越来越稀少。 一些知名媒体甚至将高市的发言塑造成“新日本自信心的象征”,而忽略了其背后可能引发的战略误判。 鸠山不愿看到日本陷入这种非理性氛围中,更不愿看到中日关系再次倒退至冷战式对立。 鸠山提出“灾难”一词,并不仅仅是情绪化的表达。他所担心的,是高市早苗对中国的敌意政策会逼迫中国加强对日战略部署,从而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日本虽然在科技和经济层面有一定优势,但在面对一个体量更大、国力更强的邻国时,单靠军事上的“硬碰硬”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依然紧密,日本的出口结构中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并未降低,反而因全球供应链重构而更加凸显。一旦政治对立升级,经济牵连之深将远超想象。 在日本政坛进入新阶段之际,每一位领导人的发言与决策都可能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高市早苗如果执意按现有路线推进,可能短期内会获得一部分国内支持,但长远来看,这样的政策方向是否真能为日本带来安全、繁荣与和平,恐怕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号。 鸠山的提醒,是从经验中来的冷静判断,而不是简单的政治立场之争。在这个多事之秋,理性的声音格外珍贵。 对于中日关系,也许正需要更多像鸠山这样不随波逐流的政治人物,提醒日本不要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素材来源:鸠山由纪夫驳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日本不应干涉中国内政 澎湃新闻 2025-11-11 14:07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