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美大使馆发了88年前的两张对比照片,向全世界宣告什么?   2025年11

凭栏观望史 2025-11-13 10:26:51

驻美大使馆发了88年前的两张对比照片,向全世界宣告什么?   2025 年 11 月,驻美大使馆在海外平台发布的一组照片,让无数人隔着屏幕红了眼眶。   一张是 1937 年的上海南站,日军轰炸过后,断壁残垣间,一个浑身是血的孩子坐在铁轨上号啕大哭,父母早已倒在血泊中,没人知道他能不能活过下一个小时。   另一张是 2025 年的科技展览馆,孩子看着很幸福,科技话也在生成。   这两张照片的差距,是中国人用血肉和汗水硬生生拼出来的。   1937 年的中国,深陷战乱泥潭,日军的铁蹄踏遍山河,轰炸机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城市上空。   上海淞沪会战中,无数官兵抱着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决心,拿着落后的武器对抗装备精良的敌人,很多年轻人刚上战场就牺牲了,连名字都没留下。   后方的百姓也没逃过劫难,村庄被烧毁,粮食被抢走,为了躲轰炸,人们钻进潮湿的防空洞,啃着硬邦邦的窝头,孩子在饥寒交迫中挣扎,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   但中国人从没服过软,反抗的火种一直在燃烧。   平原上的百姓挖地道、埋地雷,用最原始的方式打击侵略者;城市里的工人秘密制造武器,学生走上街头呐喊请愿,妇女们缝补衣物、运送物资,老人和孩子也帮忙传递消息。   哪怕装备差、粮食少,哪怕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没人选择屈服。   正是这股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让我们顶住了最黑暗的时刻,把侵略者赶出了家园,为后来的发展挣来了喘息的机会。   抗战胜利后,满目疮痍的中国没有停下脚步,建设家园的战役紧接着打响。   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连铁钉、火柴都要靠进口。工人们在寒风中搭建厂房,啃着窝头加班加点造机床、炼钢铁,手上的伤口结了痂又磨破。   农民们深耕细作,改良土壤,顶着烈日在田里劳作,只为多打一口粮食,让大家不再挨饿;科研人员隐姓埋名,在艰苦的条件下钻研技术,硬生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换来了今天的好日子。   现在的中国,高铁飞驰千里,半天就能跨越多个省份;科技展馆免费开放,孩子能近距离接触航天模型、智能机器人;农村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老人看病能报销,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   当年在废墟中哭泣的孩子,盼不来一口热饭、一个安稳的家;如今的孩子,能在阳光下追逐梦想,能用上国产的智能产品,能在和平的环境里安心成长。   这些变化,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先辈用反抗赢得和平,是亿万国人用实干建设家园的结果。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今天的安稳与繁荣,都是为了让他们不用再经历战乱之苦,能在更好的环境里成长成才。   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更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把先辈们反抗不屈、实干拼搏的精神传下去。   民族的脊梁,在反抗中挺直;国家的未来,在实干中铸就,每一代人的努力,都是给下一代最好的礼物。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用户44xxx06

用户44xxx06

1
2025-11-13 10:47

机器狗:小哥哥,我可爱么,我还会加载防御系统哦,哒哒哒的那种,冲的可快了!以后再也没人欺负你了!

猜你喜欢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