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第一个向俄罗斯“开重炮”的国家。不是美国,也不是日本。而是一个被打趴下80 多年的国家。 2025年11月8日,德国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的表态把欧洲舆论搅翻了——他明说柏林已备好了和俄罗斯开战,北约还会凑齐80万兵力站台。 这事儿透着蹊跷,要知道二战败北后,德国揣着“战败国”身份过了八十多年,军事上一直缩着尾巴。 俄乌打起来那会儿,德国在援乌这事上特别掉链子,援助和其他国家比起来拖拖拉拉。 美国大使私下找德防长敲打好几回,波兰总理更直接,在欧盟会上骂它“不仗义,配不上领头羊头衔”。 默茨政府一上台,德国立马换了副脸。债务限制说放宽就放宽,十年计划借一万亿欧元,一半直接砸给国防。 还掏57亿美元帮乌克兰建导弹厂,生产的导弹连射程限制都没有。 德国这一硬,欧盟内部先乱了套。法国总统马克龙脸都绿了——他刚拉着欧盟各国谈“欧洲自主防务”,想当欧洲话事人,结果被德国抢了风头。 法国前防长直接放话,让德国“先搞清楚欧洲安全谁说了算”,话里全是不服气。 德国的转变,让美国心里挺复杂。 表面上美国挺高兴,五角大楼11月9日的报告里还夸德国“为欧洲安全扛责”——毕竟德国挑头对抗俄罗斯,美国就能少掏点军费。 但背地里,美国早开始提防了。 美国怕的是德国借机坐大,脱离自己的掌控。 这些年德国一直想推欧盟防务一体化,这次扩军更是明着建自己的军事体系。 美国智库算过一笔账,照现在的速度,到2030年德国在欧盟防务支出里的占比会超40%,到时候美国在欧洲的话语权就得打折扣。 更让美国闹心的是能源领域的小动作。 德国嘴上说减少对俄气依赖,背地里却让企业和俄罗斯能源公司签了长期协议,还用人民币结算。 这等于在美元霸权上凿了个小窟窿,美国财政部已经派人去柏林“沟通”了。 毕竟美国是不会让自己的国家受到危害,对自己地位产生影响美国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而且德国若真的对战俄罗斯,俄罗斯指不定会做出更极端的行为,美国难道不哦啊被牵连? 俄罗斯的回应一点不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放狠话:“要是德制导弹打到俄本土,俄军就再开进柏林。” 英国智库也泼了冷水,说未来两年俄与北约在波罗的海“擦枪走火”的概率很高,意外升级比故意开战还危险。 德国老百姓也不买账。最新民调显示,62%的德国人觉得“军费该用在幼儿园和养老金上,不该砸给武器”。 不少民众上街抗议,说德国这是把家变成“靶子”,真打起来最先遭殃的是普通人。 国与国之间的算盘打得再精,也精不过民生疾苦。 那些喊得震天响的口号,不如让老百姓的菜篮子稳一点、日子安一点。和平从不是靠“比谁更硬”换来的,懂得各退一步才是真智慧。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唯有理性对话才能照亮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