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街头媒体人采访高中学生提问:“你们怕不怕解放军?”,几名高中学生笑嘻嘻地回答:“不怕,我们五星红旗都买好了,他们上来我们就投降!”,媒体人继续提问:“他们打进来该怎么办?”,几名高中学生:“他们打过来我们就加入解放军…”! 台湾街头,几个刚放学的高中生攥着零食,校服还带着校园的青涩,面对“怕不怕解放军”的提问,笑得坦荡又干脆:“不怕啊,五星红旗都买好了,他们上来就投降!” 追问“打进来该怎么办”,少年们没有丝毫犹豫:“打过来就加入解放军呗!” 这不是随口的玩笑,是台湾青年看透现实后的民心直抒。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解放军是保护中华儿女的后盾,真正让他们不安的,是“台独”势力带来的困境与迷茫。 “台独”势力从来不管台湾青年的未来,一门心思搞政治操弄。 修改历史课本,妄图割裂两岸血脉联系;拿着纳税人的钱讨好外部势力,购置无用武器。 喊着“抗中”的空洞口号,甚至刻意阻碍两岸电商合作,让台湾农民的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 这样的折腾,直接砸了普通民众的生计。 有台湾家庭经营的小型农产品加工厂,以前靠着销往大陆的订单稳扎稳打,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可“台独”设置的贸易限制,让大陆订单骤减大半,工厂资金周转不开,差点倒闭,全家都为此愁眉不展。 而台湾青年自身的处境,更是难有奔头。 经济增长乏力,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房价高得让刚毕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就算侥幸找到工作,薪水也大多不高,除去房租和生活费,根本攒不下钱,未来看得模模糊糊,看不到半点希望。 但“台独”的谎言,挡不住大陆的真实吸引力,更挡不住台湾青年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 有台湾青年参加大陆的跨境电商培训后,帮家乡的果农把芒果卖到大陆,销量直接翻了三倍,果农们的笑脸里,满是对两岸畅通的期盼。 还有两岸青年在福建联合开展红树林保护项目,一起监测生态、种植树苗,没有宏大口号,只有并肩作战的默契,这份跨越海峡的联结,比任何宣传都有力量。 这些年,每年都有超过十万台湾青年跨过海峡,来大陆求学、就业、创业。 有人在深圳的科技公司深耕研发,有人在厦门开起烟火气十足的奶茶店,有人在杭州的互联网行业打拼,他们在大陆找到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踏实的奔头。 他们对大陆的了解,早已超越单一渠道。 刷短视频时,能看到大陆的高铁穿梭城乡,速度快得惊人。 手机支付覆盖生活的每个角落,出门不用带现金;外卖半小时就能送到家,电商平台上想要什么都能买到。 他们也清楚,大陆的高校很多专业实力比台湾强,长三角、珠三角的就业机会多,薪资待遇更可观,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丰富,能学到实实在在的谋生本事。 更有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亲情,从未被距离隔断。 有台湾青年的爷爷,是当年退守台湾的老兵,盼了几十年才终于回到大陆老家探亲。 回来后,爷爷总翻着老照片,讲家乡的河、家乡的田,反复说“咱们都是中国人,亲人永远是亲人”,这些话像种子,在晚辈心里扎下了根。 后来这位青年跟着学校交流团去了厦门,在鼓浪屿遇到的大陆游客,听说他来自台湾,主动推荐美食,热情得像招待自家亲戚,这份温暖,让他彻底放下了心里的隔阂。 两岸年轻人的民间交流,也越来越热络。 一起参加非遗活动,跟着艺人学剪纸、扎染,一起搞乡村振兴项目,扎根田间地头做实事,一起组队打电竞,赛后聊生活、谈梦想,才发现彼此的追求其实大同小异——都想过安稳、踏实、有希望的日子。 这所有的场景与选择,都指向同一个必然答案:两岸统一。 大陆的惠台政策还会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来求学有便利,就业有扶持,创业有补贴,不管是搞技术、做文创还是干农业,都有更大的舞台。 而且台湾同胞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都不会改变,还能有祖国强大的后盾,不管是出国旅游、留学还是工作,都更有底气。 “台独”势力再怎么折腾,也挡不住血浓于水的亲情,挡不住两岸相融的大势,更挡不住台湾青年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随着交流越来越深,会有更多台湾青年认清形势:统一不是“失去”,是“获得”,是通往更好生活的唯一捷径,毕竟谁都想跟着有前途的方向走,过踏实舒心的日子。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