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无法恢复1991年的边界线,乌克兰当前首要任务是确保不再丧失新领土,”乌克兰新纳粹武装组织“亚速营”军官舒坚科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时无奈的说道。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认输,但其实更像是现实的妥协。亚速营这个组织原本在乌克兰内部就争议很大。 一方面它是乌军的一部分,有战斗力,在前线打得凶;另一方面它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新纳粹背景让外界始终对它很警惕。 特别是在国际社会,很多国家对亚速营的意识形态早有质疑,可现实是,战争打到今天,乌克兰在前线能指望的部队越来越少,像亚速营这样的武装虽然有争议,但在军事上还是被当成重要力量来用。 舒坚科这次的表态,其实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而是整个乌克兰战场上的一部分情绪。 最初乌克兰的目标是“全面收复”,不只要把俄军赶出去,还要把克里米亚拿回来。 可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战线持续拉锯,兵力不足、弹药紧张、外援不稳定,这些都让乌克兰高层开始意识到,战争已经很难再按原来的剧本走下去了。 过去乌克兰发动了几轮反攻,南线和东线都尝试过突破,但收效有限。俄军在战术上也越来越老练,防线构筑得密不透风。 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士兵开始疲惫,民众也在承受战争带来的巨大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军官说出“守住现有领土”这样的话,其实反映的是一种“务实”的转变。 另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西方的援助不像开始那样迅速和坚定了,美国国会在援乌预算上闹了不少矛盾,欧洲各国也开始考虑自身经济和能源问题。 虽然嘴上还在说支持乌克兰到底,但实际行动上已经不如前些时候积极,没有稳定的军援,乌克兰想发动大规模反攻基本不可能。而如果只是维持现有战线,那就意味着战争可能进入一种“冻结状态”。 在这种局势下,乌克兰高层和基层之间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变化,高层在外交场合仍然坚持“领土完整不可谈判”,但部队里的军官、士兵却越来越倾向于“先稳住再说”。 这不是软弱,而是战场上的现实考虑,每天都有人伤亡,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付出代价,当对手的防守越来越强,而自己的资源越来越紧,目标自然也要调整。 当然,话说回来,舒坚科的发言也不代表乌克兰政府的官方立场,它更多是一种战场前线的心声。 但这种声音被公开报道出来,说明乌克兰社会内部对于战争的预期正在发生变化,从“全面胜利”到“避免失败”,这个心理落差其实很大,也会影响到战争的持续力。 而从俄罗斯方面来看,莫斯科对目前的局势是满意的,克里米亚完全控制,顿巴斯地区逐步稳固,南部走廊打通,战略上已经实现了不少目标。 对俄方来说,时间越拖越有利,乌克兰越难撑,美国和欧洲的援助越容易松动,所以,现在的焦点已经不再是战线推进多少公里,而是乌克兰还能撑多久,西方是否会继续坚定支持。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乌克兰内部对于极端民族主义的争议也在升温,像亚速营这样的组织,在战争初期被当成英雄,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也开始引起反思。 一些西方国家本来就担心乌克兰战后会被这些极端势力影响政治方向,现在这些担心变得更加具体,舒坚科作为亚速营军官发言,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象征,既代表战斗力,也代表风险。 所以说,乌克兰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多重难题,前线打得辛苦,后方压力山大,盟友援助不稳,内部认知也在变化。 舒坚科的一句话,其实点破了一个事实:这场战争不再只是军事上的对抗,而是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的拉锯。 乌克兰是否还能坚持原来的目标,还是要在现实中寻找一个“能接受的结局”,这将是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内绕不开的问题。 参考资料:红星新闻《泽连斯基为“亚速营”士兵授勋,高呼荣耀属于乌克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