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三女生脸上中箭现场!其他学生,肉眼可见的慌张,而这位黑衣男子,双手背叉,一副气定神闲听取汇报!有学生透露,女生中箭后,台上的学校领导,一动不动,只有一个人跑过去察看。 三水区人民医院口腔科病房里,高三女生小冉(化名)接过护士递来的整形评估单,上面“后续需3-5次疤痕修复治疗”的字样,让她攥紧了衣角。 同一时间,三水中学高二(3)班的教室里,射箭学生小宇(化名)把头埋在课本里,同桌无意提起“开幕式”的声音,让他瞬间绷紧了后背。 这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学生,被11月13日下午两点的一支箭,绑定在了同一场校园安全事故的两端。 而这场事故背后,藏着比“意外”更沉重的未言之隐。 小冉的病历本上,除了“面部软组织裂伤、缝合12针”的诊断,还附着一行医生手写的备注:“伤者自述备考自主招生,情绪焦虑明显”。 她的班主任透露,小冉是年级前50名的尖子生,已拿到某高校自主招生初审资格,原本计划12月参加校测,现在不仅课程落下近两周,疤痕修复的周期还可能与校测时间冲突。 而小宇的书包里,藏着一张皱巴巴的社团报名表。 表格上“指导老师”一栏填着语文老师李某的名字,可小宇说,从加入射箭社团到站上开幕式,李老师只来过一次活动现场,全程在旁边看手机,连复合弓的握法都没指导过。 表演资格是社团抽签决定的,他抽到签时曾找过社团负责人,说“自己连固定靶都射不准”,得到的回应是“凑个数,没人会真盯着看”。 更让人震惊的是涉事器材的来源。 记者从社团成员提供的网购截图看到,这把35磅复合弓来自某无资质网店,成交价格仅380元,无生产厂家、无安全认证、无使用说明书,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 箭刃是社团高年级学生自行打磨开锋的,赛前仅用纸巾擦拭了表面灰尘,既未检查锋利度,也未测试箭杆是否存在裂纹。 事故现场的安全漏洞,比想象中更触目惊心。 根据学生拍摄的现场视频还原,表演区与观众区的白色胶带仅宽2厘米,被往来学生踩得边缘卷起,实际有效隔离距离不足2.5米。 视频中还能看到,观众区前排有不少学生越过胶带围观,现场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劝阻。 而按照《广东省校园高危活动安全管理办法》第12条规定,射箭类活动需设置不低于1.8米的硬质防护栏,安全距离不少于5米,三水中学的布置完全不符合要求。 彩排时的预警信号,被层层忽视。 11月12日下午的彩排视频显示,小宇射出的20支箭中,有3支直接射向靶架外侧,其中一支距离围观的学生不足半米。 当时负责活动组织的体育老师王某,在旁笑着调侃“新手就是手抖”,既未暂停彩排调整场地,也未更换表演者,甚至没提醒小宇注意侧风影响。 有学生家长透露,当天就有其他学生把彩排的危险情况告诉了家长,家长向班主任反映后,得到的回复是“学校有安排,放心”。 事发后的应急处置,暴露了学校的安全空白。 小冉中箭后,现场混乱持续了17分钟,这段时间里,三位在场老师中,两人忙着维持秩序,一人试图用纸巾给小冉止血,却因不懂急救知识导致伤口二次摩擦。 直到保安老李开车赶到,才将小冉送往医院。 而学校所谓的“第一时间送医”,实际上是在事发22分钟后才抵达医院,与通报描述严重不符。 更让人寒心的是学校的“封口操作”。 事发当晚,各班级召开紧急班会,班主任要求学生删除现场视频和照片,不准在任何平台讨论,对外统一说小意外。 有学生偷偷保留了班会录音,录音中年级主任明确表示“谁乱说话影响学校声誉,就按校规处理”。 而那份仅23字的通报,是在家长集体向教育局投诉后,学校才被迫发布的,发布时间比原定计划推迟了8小时。 监管层面的缺位同样明显。 记者从三水区教育局行政服务窗口查询得知,三水中学从未就此次体育艺术节的射箭表演提交过高危活动报备申请,属于违规组织。 而根据相关规定,未报备组织高危校园活动,应责令立即停止,并对学校处以1-3万元罚款,相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但截至目前,当地教育局仅作出“关注此事”的回应,未采取任何实质性处罚措施。 如今,小冉的疤痕修复费用已超过1.2万元,学校仅支付了初期医疗费,后续整形费用始终拒绝承担;两位学生的青春轨迹,都因这场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发生了偏转。 这场事故从来不是“意外”,而是社团管理失控、学校责任缺失、监管流于形式共同造成的必然。 一张无资质的指导老师签名、一把三无复合弓、一道形同虚设的胶带、一次被忽视的彩排预警、一场敷衍的事后处置,最终都化作了两个孩子人生里的一道坎。 校园安全的底线,从来不该是“不出大事”,而是“不存侥幸”,那些被漠视的细节,终究要有人为之买单。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