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这位妈妈,快要撑不住了!21岁儿子,本是大二学生,因为1.6万元跑腿费,帮人

语蓉聊武器 2025-11-21 12:36:49

河北这位妈妈,快要撑不住了!21岁儿子,本是大二学生,因为1.6万元跑腿费,帮人跨省取了个快递,结果里面是毒品,被判了无期徒刑!她哭着说,儿子是被人陷害的,家里就算砸锅卖铁,也要申诉到底,不能让孩子的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21岁的河北大学生小宁,至今想不通一个问题。 他没亲手碰过毒品,甚至没打开过那个包裹,只因为1.6万元跑腿费帮人取了个快递,就被判了无期徒刑。 家属喊着“孩子不知情”,法院却依据“推定明知”定了罪,这中间的鸿沟,到底怎么来的? 先说说法律上这个“推定明知”,不是凭空猜测,而是有实打实的认定标准。 除了《刑法》第347条和《昆明会议纪要》的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只要同时满足“高额报酬+反常操作+逃避检查”三个条件,就大概率会被认定为“明知”。 小宁的情况刚好全中:1.6万元跨省跑腿费,是普通兼职的几十倍。 要用到不记名电话卡,取件后扔路边不碰面,刻意回避痕迹;甚至没问过包裹里是什么,只凭“李哥”一句话就答应。 这些行为放在一起,在法律上就构成了“无法反驳的主观故意线索”。 再回头看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警方的布控其实早有针对性。 那个藏毒包裹来自云南德宏,那里是毒品犯罪的高发区域,而包裹伪装成“十二根避震器”,刚好利用了快递运输中“重物不易开箱检查”的漏洞。 更关键的是,里面的4.4余千克“麻古”,换算成单颗重量,足足有几万颗,一旦流入社会,会造成极大危害,这也是法院最终重判的重要原因之一。 警方在运输途中通过技术侦查发现异常后,没有直接截获,而是选择“引蛇出洞”,就是因为知道这类毒品交易往往有多层中转,小宁只是链条上的一环。 小宁会成为被选中的“中转工具人”,其实有必然因素。 他当时是大二学生,跟着学长做校园创业项目,想证明自己能赚钱,这种“急于经济独立”的心态,被“李哥”精准拿捏。 “李哥”和他只是点头之交,却敢抛出1.6万元的诱饵,就是算准了年轻人社会经验不足,对“反常高薪”的警惕性不够,又容易被“不用多问、轻松赚钱”的说法打动。 更让人唏嘘的是,小宁家里条件并不差,父母从没让他在钱上受过委屈,他答应这活儿,更多是想“靠自己赚笔大钱”,却没想到栽进了致命陷阱。 案件审理的波折,也能看出这个“推定明知”的认定并非一帆风顺。 贵州省高院曾以“部分事实不明、证据不足”将案件发回重审,核心争议点就是“李哥”在逃,无法直接证明小宁与毒品源头的关联。 辩护律师也提出,小宁的行为更符合“非法持有”而非“运输”,因为他没有明确的运输目的地和交易对象,只是被人指使跑腿。 但法院最终认定,只要包裹从快递点取出并开始移动,“运输”行为就已既遂,再结合高额报酬和保密操作,“推定明知”的逻辑链完全成立。 同案的马哥因为是累犯,被从重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也从侧面印证了案件的严重性。 家属的申诉之路,比想象中更艰难。 小宁的爸爸辞掉工作后,不仅要四处找律师、搜集证据,还要应对各种程序上的繁琐流程,家里的积蓄早就花光,甚至不得不向亲友借钱。 妈妈则患上了严重的失眠,每次去监狱会见,看到儿子憔悴的样子,回来就哭上好几天,原本和睦的家庭,现在只剩“申诉”这一个共同目标。 2025年11月递交的申诉材料,至今没有明确结果,他们能做的,只有一遍遍补充证据,等待最高院的复核。 其实小宁的悲剧,暴露了大学生兼职市场的一个普遍漏洞。 除了“高薪跑腿藏毒”,近年来还出现了“代收款返利”“跨境代买”等类似陷阱,骗子的套路都是“高薪诱惑+模糊物品+保密要求”。 成都铁路运输分院的数据显示,30多件毒品快递案中,有70%的涉案者是18-25岁的年轻人,其中大学生占了一半以上。 这些案例都在提醒,大学生兼职时,只要遇到“报酬远超市场价”“不让问物品详情”“要求保密交接”这三种情况,一定要立刻拒绝。 现在,那个把小宁拉下水的“李哥”还在被警方追查,他大概率还在寻找下一个“目标”。 而小宁的人生,已经被这1.6万元的快递彻底改写,从大学校园到监狱高墙,只差了一次“心存侥幸”的选择。 法律不会因为“年轻”“想赚钱”就网开一面,“推定明知”的存在,就是为了打击这种被利用的毒品中转行为。 或许对小宁和他的家人来说,申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希望,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悲剧都给所有年轻人提了个醒: 兼职可以,但一定要守住底线,那些让你“不用多问、轻松赚大钱”的活儿,背后往往藏着你承担不起的代价。 而“不知情”这三个字,在法律的客观证据面前,往往显得格外苍白。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