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时还是“大清”,归来时已是“民国”!1911年,晚清海军“海圻”号巡洋舰出海

武某人 2025-11-23 14:24:25

出访时还是“大清”,归来时已是“民国”!1911年,晚清海军“海圻”号巡洋舰出海友好访问英国、美国、墨西哥等国。 短短几个月,政权更替,舰队身份变更,背后牵动的不仅是一国国旗,还有一段国家命运的临界时刻。 此前,清廷决定派遣“海圻”号执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出访任务。此行路线涉及英国、美国与墨西哥,目的之一是代表清朝出席英国乔治五世的加冕仪式,也意图借此彰显清国海军“现代化”成就,改善国际印象。 舰队离港时,舰上官兵身着清军制服、束辫齐整,带着对朝廷的忠诚出航。但就在“海圻”停靠纽约期间,国内传来震动天下的消息: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独立。远在大洋彼岸的舰员们起初信息闭塞,直到接连收到多地脱离清廷、宣布响应革命的电报,气氛陡变。 回航途中,舰长程璧光召开军官会议,决定将全舰辫发剪除,并临时更换旗帜,表示响应国内变革。这一决定,在清军体制下极为罕见,甚至可被视为公开“反水”。但此时此刻,海上的这艘军舰已无明确主权归属,舰员只能自行判断何为去向。 舰队抵达上海时,新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已掌握大局。接收“海圻”的,是民国海军部的官员。这艘曾代表清廷进行“最后外交”的巡洋舰,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为新政府名义下的海军旗舰之一。 数月前的风光出访场面,尚历历在目。 1911年6月,“海圻”抵达英国朴茨茅斯军港,列席国王加冕活动,与多国军舰一同接受检阅。当时英国海军部对这艘来自中国的军舰颇为客气,礼节周到。舰员们也有幸在乔治五世主持下进入白金汉宫一带,接受接待。 8月间,舰队横渡大西洋,到访纽约。美国方面派出高级将领接待,并安排全体舰员参观海军学院、纪念林肯与格兰特,规格之高,在当时属罕见。美方曾特地安排华盛顿阅兵仪式,以表达对中国海军来访的“非敌对姿态”。 可惜,这趟耗时近十个月的航程,抵达之时,一切已换天。 回看“海圻”号的旅程,它是一次国家制度更替过程中的特殊载体。从出航到归来,它象征了清王朝晚期面对国际局势所做的外交尝试,也揭示了这一旧政权在内忧外患中仍试图维持“体面”的焦虑。 舰长程璧光出身海军学堂,是李鸿章洋务运动后的留学成果之一。他本人既接受过清廷军制的训练,也在留日期间接触到近代宪政理念。在辛亥年政局巨变中,他做出弃清投民国的决定,受到当时南京政府认可,不久后被正式任命为民国海军高级军官。 而整艘“海圻”号也被纳入新建军体系,成为民国初期舰队中屈指可数的主力舰之一。虽然此后因经费短缺、维护不足,“海圻”未能持续发挥作用,但它在1911年前后的表现,却被视为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一次充满转折意义的航程。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