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吧!”咸丰帝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太监听令入内,手中捧着小册,语气平稳地提醒:今日是排定的“接种日”,时辰已到,不能耽搁。 那拉氏尚在帷帐中,听得此言,低头不语。她明白,这是御医设定的时点,旨在通过按时侍寝控制后妃的生育节奏。宫中对此极为严谨,一旦逾时,可能引来种种揣测。咸丰虽不悦,却也未违太医院的安排,只轻声让人退下,随即起身。 同年冬末,那拉氏被内务府正式确认为有孕。这消息很快传遍宫中,妃嫔心知风向将变。她怀胎时,丽贵人每日送汤问安,表面关切,实则窥探虚实。宫人议论纷纷,有人断言:“若果真诞下皇子,储秀宫地位必变。”此言非虚,太后听闻后,也开始密切留意那拉氏动向。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1856年春,皇子出生。此子即日后登基的同治帝载淳。那拉氏因此获封懿贵妃。身份跃升之速,在宫史上极少见。这一变动,令后宫格局发生实质性震动。太后虽未明言,却已开始逐步收权,防止后宫干政。而那拉氏,则在沉默中构建自己的势力网。 载淳幼年时体弱多病,咸丰极为看重,常命那拉氏陪同就医问药,亲授宫规礼节。外人看她为人谨慎,实则暗中与御史、内阁成员保持低调联系。咸丰帝因国政烦忧,对宫中事渐渐疏远,懿贵妃则以照顾皇儿之名,逐渐掌握教养与内务之权。 1860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决定前往热河行宫避难。他命那拉氏同行,太后留守紫禁城。这一次避难行程,为那拉氏带来了意外之机——她陪伴皇帝身边,在国事疲惫中分担压力,也逐步代为处理奏折。 翌年咸丰病重,在避暑山庄病榻上拟定“顾命八大臣”,安排辅政。诏书中未明言太后或懿贵妃参与政务。然而,咸丰去世不久,懿贵妃联手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夺权成功,肃清八大臣,掌握朝局。 政变后,那拉氏被尊为“慈禧皇太后”,与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自此,她掌控朝政,亲自召见大臣,处理国家大事,直至1908年驾崩,实际执政近半世纪。 那拉氏出身镶黄旗,其父惠征在咸丰初年官至五品郎中,家世虽非顶盛,却也中规中矩。入宫前,她名叫叶赫那拉·杏贞,因聪颖过人、应对得体而被选为秀女。入宫后,不显不露,常年居于储秀宫,低调中积蓄力量。 她没有显赫背景,没有外戚之援,凭借一子之母的身份、一场政治突袭的果断,以及对局势的冷静把握,从一个宫女一路走到权力巅峰。 她一生掌政时间比同治、光绪两帝在位年限总和还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