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男子花44.8万提了辆宝马X4,然而,他才开了1年多,仅行驶2万公里,四条原装轮胎就都出现了严重龟裂,换新少说也得6、7000块,男子认为这是质量问题,要求4S店免费更换,对方却表示,这是正常老化,并非轮胎品质问题,想换只能自掏腰包。 这也是怪了,才刚过了一年半的光景,那一台花了44.8万大洋提回来的德国原装进口宝马X4,此刻却像个风烛残年的老者跪在路边。 江苏镇江的邹先生盯着车轱辘直发愁,手里那枚硬币顺着轮胎沟壑里像蛛网般密集的裂纹就能塞进边去。 最讽刺的是,这台车的里程表上刚跑到20655公里,轮胎花纹看起来还有个七八成新,橡胶层却像是经历了十年风吹日晒的“老树皮”,哪怕是外行人一眼也能瞧出其中的凶险。 这四条随着新车落地的普利司通原厂轮胎,身价并不便宜,真要换新少说得掏六七千块,这就让人心里那个憋屈劲儿直往上撞。 通常大伙儿用车,一副轮胎咋说也能抗个三五年,跑个平坦路面怎么也不至于两万公里就集体“寿终正寝”? 更蹊跷的是,早在车子刚落地半年、里程刚过五六千的时候,细心的邹先生其实就发现胎面爬上了几道像头发丝似的细纹,只是当时谁也没成想,这隐患能溃烂得如此之快。 就在今年夏天,因为胎压报警补气时被老师傅一句“裂得太深得赶紧换”点醒后,邹先生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可当他满腹委屈地找回4S店时,却一脚踢到了铁板上。这几个月来,无论电话打了多少通,对方的态度永远客气得像团棉花,回应却只有冷冰冰的一条:轮胎是易损件,咱店里的质保规矩就是“半年或5000公里”。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您的车虽然才买了一年多,但这几条橡胶更是早过了这极其短促的“保鲜期”,烂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这一场维权拉锯战,愣是从初夏磨到了2025年的秋风起,关键卡在了一纸鉴定书上。面对邹先生的质疑,4S店搬出了生产方普利司通的检测报告,上面赫然写着“异常老化磨损”,结论却是轻飘飘的“非质量问题”。 这就好比一场考试,卷子是自己做的,分也是自己打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清白”如何能服众?民法典里头规定得明明白白,产品缺陷得由生产者举证,光凭这一份缺乏中立性的“自检报告”就想把责任择得干干净净,确实难以让人信服。 按照《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虽然轮胎算易损耗件,但也得讲究个“合理使用期”。 市面上的行规与公认的耐用性摆在那,倘若商家自定的“免责期”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或常理,搞这种甚至比买袋鸡蛋保鲜期还苛刻的条款,无异于是在钻法律的空子,变相架空了消费者的权益。 对于邹先生来说,他争的早就不只是那几千块钱的换胎费,而是这个让人想不通的理:难道这所谓的豪车“娇贵”,就得是让消费者替这种明显早衰的产品买单? 事情僵持至今,店方把厂家报告往那一横就算交差,只留车主对着那四条早已不堪重负的轮胎无可奈何。


